曲阜是孔子故乡,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有著名的地方特产,楷雕是曲阜特有的工艺产品,与尼山砚、琉璃瓦、绢花并称为曲阜的四大传统工艺,又与碑帖、尼山砚并称曲阜“三宝”。其中三宝之一的楷雕如意,是曲阜传统的手工艺品,图案为吉祥的历史题材,头为灵芝云状,通体雕花,浮雕,透雕,镂空雕等雕刻技法交互使用,作品有神韵,行乎自然,非常逼真。
曲阜楷雕 – 概述
![]()  | 
| 曲阜楷雕 | 
楷雕的材料是孔林中独有的楷木。相传是孔子的弟子子贡奔丧时带来栽在孔林中的。传说子贡栽下的这棵树,后来长成了巨株。清康熙年间遭雷火焚死,人们将那棵树的枯干形象,刻在石碑上,碑名“子贡手植楷”,又建亭存碑,亭名“楷亭”,亭与碑今都完好。
曲阜楷雕,有上千年的历史。孔府珍藏的孔子及夫人亓官氏两尊楷雕立像,相传是子贡为孔子守墓时雕成的,这种传说虽无确证,但宋代时已有了这两件作品是证据确凿的。
楷雕是曲阜独有的雕刻工艺品,是以产于孔林的楷树之木为原料,精工细雕而成。楷树,属于漆树科,是多年生长乔木,也叫孔木,黄连木。《广群芳谱》引《淮南草木谱》“楷木生孔子冢上,其枝干疏而不屈,以质其故也。”《清一统志》楷木出曲阜县孔林,文(纹)如贯线有纵有横,可以为杖。楷有雌雄之分,雄者质坚而纹显,带有黑筋, 不适细雕,可做些简易手杖或刻粗犷刀痕的动物之类。雌者性松驰,色黄,纹纵横交错无理,运刀自如,适于精雕细刻,可达到玲珑剔透,纹如发丝而不断。
据记载,北宋末年,女真贵族南侵,康王赵构渡江建立了南宋政权。第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于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带子贡所雕楷木像去扬州陪祀,未再北归,赐居浙江衢州,另立孔府称南宗。据此可证,楷雕之始应为孔子门人子贡所创。此二尊楷雕坐像,现存曲阜孔子博物院。
曲阜楷雕 – 用料及作品
![]()  | 
| 孔林楷树 | 
曲阜楷雕的传统作品是手杖和如意。楷木木质坚实而柔韧,折枝为杖,天然屈曲,状似龙蛇,木有直性无横性,刻成手杖,不会暴折。如意,本来是古人用以搔痒的器具,可如人意,因此得名。后来逐渐演变为供玩赏的器物,其名吉祥,遂广泛流行。楷木纹细,色呈金黄,刻制的如意,玲珑剔透,精细处如丝不断。孔府从前有一对大如意,上刻《文王百子图》,一百个儿童环绕周文王,形态各异,个个栩栩如生。楷雕手杖和如意,历来是孔府和山东地方官向皇帝进贡的贡品。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山东巡抚给慈禧太后的寿礼中就有—柄曲阜楷雕寿杖和一对如意。杖上刻百龙百珠,云霞相映,如意刻八仙庆寿,群仙祝寿,被慈禧太后称为绝技。
今天的曲阜楷雕,除传统的手杖、寿杖、如意之外,又添孔子像、佛像、仕女、笔筒和各种小巧动物,深受四方旅游者欢迎。
![]()  | ![]()  | 
| 楷雕孔子像 | 楷雕寿字摆件 | 
曲阜楷雕 – 历史记载
![]()  | 
| 曲阜楷雕 | 
楷树,漆树科,多年生乔木,又称黄连木、孔木。《广群芳谱》引《淮南草木谱》:“楷木生孔子冢上,其枝干疏而不屈,以质其直故也。”《清一统志载》:“楷木出曲阜县孔林,文如贯线有纵有横,可以为杖。楷有雌雄之分,雄者质坚而纹显,带有黑筋,不适细雕,可做些简易手杖或刻粗犷刀痕的动物之类。雌者性松弛,色黄,纹纵横交错无理,运刀自如,适于精雕细刻,可达到玲珑剔透,纹如发丝而不断。”
孔林里自古有许多高大的楷木,还见于孔子后代元朝孔齐《至正直记》中的记载:“楷木唯吾祖陵有之,音与皆同,相传为南海外之木,弟子移植于鲁者也。二千余年,树身皆合抱,文理坚韧,可作拄杖手板之用。” 清代著名剧作家孔尚任(他的墓在孔林中),曾向乾隆皇帝介绍楷木的好处:“楷木可为杖,又可为棋,其萌可为蔬,又可为茶,其瘿(树木外部隆起如瘤之处)可为瓢”,“其子榨油可为膏烛”。
曲阜楷雕 – 楷雕之最
![]()  | 
| 楷雕如意套 | 
1700多年前,孔子的9世孙孔腾(战国末至西汉初)于一个冬天祭孔,时值大风吹折了树枝,便捡起子贡手植楷掉下的一根树枝,拄棍回家。然后,依其自然形态进行加工修理,就成了最早的楷杖。楷木质地密实,软中带硬,纹如贯线,是雕刻的上乘良材。以楷木为原料雕刻的手杖和如意,成了曲阜特有的传统名产。“如意”状若灵芝,寓意吉祥,用料考究,有骨质的、石质的、木质的。古为实用物,后来渐渐变成了观赏品。《晋书》记王敦酒后歌咏,“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唐诗人李贺吟“向壁悬如意”,可见它的出现亦源远流长。
曲阜的楷雕如意,别具一格,通体雕花,玲珑剔透,妙趣横生。1891年,慈植太后57寿辰时,山东巡抚张汝梅命曲阜老艺人制作两只如意和一只寿杖,献作寿仪。楷杖呈百龙百珠,云霞掩映、雕工精巧,堪称绝技。如意为“八仙庆寿”和“群仙祝寿”。此三件楷雕品成为曲阜向最高权位献上的珍贵礼物。1911年,德国人瓦根带走的“百子如意”,在法国巴黎万国博览会展出,获得金牌最高奖。1922年,“百寿如意”在山东历史博物展览会上,获得甲等奖牌。
  | 
| 楷雕百寿如意 | 
![]()  | 
| 楷雕百寿如意局部 | 
以楷木雕制孔子像,于曲阜亦早垂青史。宋建炎二年(1128年),曾被孔子的48代孙孔端友携往浙江的孔子及夫人亓官氏二尊圆滩立像,珍藏于孔府。相传是子贡守墓时的雕刻品,此说虽然不足为信,但论孔子楷雕像之最早,当是无疑的。民国14年(1925年),五位老艺人用三年时间,仿照大成殿孔予像及神龛的大小,雕成一套特大型孔子像,经兖州天主教堂神甫之手,运往德国。
1981年,于香港展览中,颜景新雕制的大型孔子行教像,以十万港元售出,创曲阜楷雕工艺品出口的最高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