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耳熟能详的歇后语让姜太公更加蒙上了神奇色彩。提起姜太公,有着不少的故事传说,在山东省鱼台县,也同样有着与姜太公的不解之缘。
鱼台,隶属于山东省济宁市,位于山东、江苏、安徽三省交界处,东濒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闻名世界的京杭大运河从东部穿流而过,这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誉有“江北鱼米之乡”的美称。
鱼台县姜太公庙,坐落于该县李阁镇东北部,分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姜太公庙遗址,南部为栖霞固堆遗址。1992年,栖霞固堆遗址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姜太公庙被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姜太公庙始建于唐贞观初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虽经历代多次修葺,但大殿、配殿、山门仍毁于民国的兵患水灾。据鱼台县旅游局局长孙殿军介绍,现存的庙宇是由姜太公141代孙姜广祥等族人于2002年在其旧址筹资重建,共占地3000平方米,建成后于2010年开始接待游客。
走进姜太公庙,清新淡雅、古朴别致的建筑映入眼帘。为了尽早迎接3A级旅游景区检查验收,景区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
“景区虽然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但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旅游公厕、游客服务中心等完全按照3A级旅游景区标准来建设打造的。”景区负责人、姜太公142代孙姜联合说。
据姜联合介绍,太公庙大殿五间二层,为清代歇山式建筑,殿内配有十八罗汉及多尊泥塑神像,双龙盘柱,蔚为壮观。东西廊坊各两间,为歇山式仿古建筑;大王殿为山门三间,唐氏建筑。随缘门四角八窄,全神殿位于院中,另有碑亭两处内存古碑七通:雍正十一年《创建天地阁碑》、《创建天地阁序碑》,雍正十二年《新立人组阁碑记》,乾隆五年《创建生生殿碑》,碑文尚清晰。目前,庙内共存泥塑神像有85尊。每逢初一、十五,景区内游客络绎不绝,市民、游客前来烧香祈福、求学、求子。
由于笔者采访当日,非初一、十五烧香的“好日子”,景区游客只见数人。上午10:20,一位老人和四五个孩子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原来,老人也是姜太公后人,名曰姜念思,67岁,家住济宁市金乡县,2004年第一次到景区参观,今年是他第五次走进姜太公庙景区。
姜念思告诉笔者,今天主要目的是带着孩子们来参观太公庙,他们都只是听说,但是从来没有来过。“让他们来这里,不仅是让他们记住先祖姜太公,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学习与感悟。因为这里很灵验,今天来这里,也是为他们祈求学业有成、事业顺利。”
姜念思的外孙马鲁告诉笔者,以前经常听外公讲述姜太公庙的神奇与伟大,今天亲眼目睹了姜太公庙,给他的第一感觉就是大气、庄严、神圣,来这里确实不虚此行。
庙中,笔者看到,端坐其上的姜太公,鹤须银发,千百年来接受着人们的顶礼膜拜。两边配享的是《封神演义》中姜太公伐纣时的两个先行官分别是雷震子和三太子哪吒。后面的壁画上再现了太公垂钓、文王访贤、赵功名下山、禹王锁蛟等的故事。庙内两旁清晰写着:“周室业绩定乾坤,渭水摇杆闲垂钓”。
孙殿军告诉笔者,每年的阴历2月为太公庙庙会,来自北京、上海、河北、河南、江苏等地的游客多慕名而来,祈财、求福、保平安。“别看鱼台地方小,但随着太公庙的人气越来越旺,知道鱼台的人也多了起来。”孙殿军说。
参观完姜太公庙,笔者来到离姜太公庙遗址2.5公里处的栖霞固堆遗址。
据介绍,遗址高出地面约14米,顶部南北长38米,东西宽26米;底部东西长110米,南北宽90米,顶面积990平方米。顶端原有栖霞寺一座,曾列为鱼台县十大古景之一,名日:“栖霞返照。”寺已不存在,仅存唐碑一块,碑文为《栖霞寺讲堂佛经》。进士登仕郎朱怀隐撰文,宣德郎骑都尉徐伯兴书。据专家考证,遗址顶端至8米以下,为龙山文化遗址,8米以上6.5米,为周商文化遗址,顶端往下1.5米为唐代文化。
“自2002年姜太公庙重建以来,鱼台自此风调雨顺,尤为神奇的是,重建的第二日,久旱的鱼台突降甘霖,人们逃过了旱情带来的灾难。在人们心中,姜太公则便是神灵,保卫着这里的一方百姓。”太公庙村老人夏步道说。
“景区一步一步建起来了,到这里参观的游客也渐渐多了起来,希望景区更加壮大,带领更多的村民走向旅游致富路,接待更多远方的游客。并祈愿他们心想事情、梦想成真。”姜联合向笔者说到。
太公庙全景
知识链接:
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炎帝之后,因其祖先有功,被封于吕,又叫吕尚。文王称他为太公望,武王尊称他为师尚父。关于他的籍贯,较为一致的说法是山东日照。此外,还有河南汲县说(今卫辉市)和宝鸡说。
姜太公生逢乱世,一生遭遇曲折。早年,他在商朝的都城朝歌、孟津以屠牛卖饭为生,后来在纣王手下做了一名小官。因商纣王残暴无道,他愤然弃官出走,来到了距西岐40余里的磻溪隐居、垂钓,伺机为周朝做一番事业。在他苦苦垂钓十年之后,文王“飞熊入梦”,便出猎磻溪,二请子牙,并为其扯纤拉车。回到西岐后,拜为国师,让他掌管全国的政治和军事。姜太公时年八十有三,可谓大器晚成。
姜太公老年得志,竭尽忠诚地辅佐周文王。修文练武,励精图治,终于在公元前1046年,集结八百诸侯,率兵三万,牧野一战,灭掉商纣,协助周武王建立了周朝。被武王以首功封于齐,成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开国始祖。史学大家司马迁称他为“齐太公”。
姜太公为了巩固周朝的江山,教武王治国之法、爱民之道,创立了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本财政经济专著——《九府圆法》。
而我国最早的兵书——《六韬》,传为姜太公所著,是姜太公军事思想的集中体观。《史记》中记载:“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姜太公为本谋”。司马迁把姜太公誉为兵家始祖。汉、唐、宋时,《六韬》被做为武学教材。早在十六世纪,《六韬》先后传入日本、法国、韩国、越南等地,在国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而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孙武、诸葛亮、曹操等人就从书中汲取了借鉴。汉代的张良因得到黄石公送给他的《六韬》而成了王者之师,辅佐刘邦成就了一代帝业。
由于姜太公在中国历史上巨大的影响,又因《封神演义》对姜太公做了很浓厚的神话渲染,在老百姓心目中他是驱妖避邪、除恶扬善、主持正义的化身,被奉为“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万神之尊。
几千年来太公庙香火不断,人们竞相参拜、叩头、祈愿。王者莫不以周文王为镜子,臣僚无不用姜太公做榜样;不得志者,使用太公磻溪垂钓激励自己,朝思暮想、梦寐以求文王再世磻溪受聘;而老百姓又将姜太公捧若神明,祈财、祈福、求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