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贤教起义,又叫习文教起义,俗称白莲教起义。该遗址以邹城市田黄镇白龙池村为中心,周围有枣园、朝阳寺、辛庄等村。在凤凰山、小红山一带诸山中,至今仍保留有起义军驻守的寨墙及墓冢遗迹。在枣园山、东鹿山的向阳坡处,原存有清政府立的《平定白莲教匪掩埋枯骨碑记》和《掩埋白莲池尸骨记》两幢碑刻,以及掩埋起义军尸骨的14座大墓冢和两座孤魂坟。
据《山东通志》和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吴若灏纂修的《邹县续志》记载,清咸丰十年(1860年),邹城市东部山区田黄镇凤凰山一带,爆发了大规模的文贤教农民起义。起义首领为白龙池村农民宋继鹏,以及郭凤冈、李八、李九等人。文贤教为白莲教的一个分支。白莲教提倡互助,“习其教者,有患相救,有难相死”,以为有白莲护身,可以消除来日大灾大难。《邹县续志》载:“继鹏故为田黄社社长,粗识文义,能诵经书符,为人治病,乡愚多信之。自号文贤教,凤岗为教师,八、九为教友”。他们以白莲教义相号召,以白龙池为中心,以凤凰山、云蒙寺山、大山、点灯山、鹿山等山岭为屏障,建立根据地。本地乡民大多以农耕为业,富有斗争精神。宋继鹏以田黄社社长身份作掩护,一面用符咒为人治病,一面在贫民中开展艰苦的宣传组织工作。不久,郓城人李八因其祖父信奉白莲教惨遭杀害前来投奔宋继鹏,共同开展传教活动。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山东地方官吏为了防御革命势力的发展,命令各州县举办团练武装,宋继鹏等遂借办团练为由,收购武器,准备起义。此后,参加人员日益增多,其中有济宁人郭凤岗,他们建立起组织,并决定以“天纵”年号纪年。
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邹县知县林士琦探得文贤教准备起事的消息,请求山东巡抚派兵镇压,迫使文贤教公开举起反清的大旗,起义迅速爆发。同年十二月,知县林士琦纠集千余清兵向义军发起进攻,宋维鹏等率义军于黄土、龙泉一带击败清兵。次年春,再败兖州镇总兵富新及邹县团练的进攻,并乘机一度占领曲阜、泗水、滕县一带的若干村庄,多次击退官军僧格林沁部的进攻。同治元年(1862年)春,在泗水战役中大败前来“会剿”的道员赵康侯、扎隆武所部清军,乘胜将势力发展到泰安、宁阳等地,曾怒马直驱兖郡城下。同治二年(1863年),义军攻陷了峄阳、炉丹峪、红山、唐口山、看庄、接舆山、赵村等村寨,包围了邹县城,文贤教起义盛极一时。是年四月,捻军北上,幅军遇难,文贤教成为一支孤军。五月,陈国瑞所部清军会合清都统舒通额及德楞额等部移师邹县,向义军根据地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大兵压境,宋继鹏孤军奋战,虽经顽强抵抗,但寡不敌众。六月,清军攻破白龙池石堡,义军被困数日,处境日蹙。七月,僧格林沁亲率大军围山三匝,直至九月,义军大本营白龙池被清军攻破,义军弹尽粮绝,被迫突围,宋继鹏在凤凰山东麓英勇战死,郭凤岗、李八被俘后惨遭杀害。起义军民3万余众也惨遭血腥镇压,以至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白骨累累,堆积如山,惨不忍睹。
是时,候补道张石渠观察、兖州府王励臣知府、与邑侯县令张均溪捐廉倡首,兼办善后事宜。他们搜寻暴露遗骨,妥善掩埋,因临近隆冬,天寒地冻,没有完成。第二年,又设尼山局、安东镇劝捐,安抚流民,并招募雇工50余人,在高山峻岭、悬崖峭壁、井窖沟渠等地方,搜得遗骨2万余具,就地埋葬,计50余坑,共费京钱270千文。
邹东白文贤教起义是山东省近代史上规模较大的农民战争,其队伍曾一度发展到十余万众,由于遭到清朝统治阶级和地主武装的联合镇压,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它前后持续了5年之久,行程万余里,先后打到济宁、泗水、曲阜、兖州、宁阳、泰安、平邑、微山、滕县等地,沉重地打击了地方豪绅和清朝反动势力,显示了劳动人民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在中国农民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该遗址及碑刻是研究中国农民革命斗争史的可贵的历史资料,1986年,被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附:《掩埋白莲池尸骨记》碑文
掩埋白莲池尸骨记
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三日,王师平定白莲池,阵斩教逆及伤亡将士裹胁被难民人三万有奇,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此掩骼埋胔之政,所当及时举行者也。八月,候补道张石渠观察、兖州府王励臣太守来办善后,与邑侯张筠溪明府,各捐廉倡首,而河南候初府盛小兰太守,前邹县许畹生明府,亦各捐俸来助,于是由府派委陶二尹锡祺专司其事。只以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未能即时竣事。明年春,散放鲁源、田黄、罗头三社赈。五月,从抚部院阎巡视白莲池,六月,设局尼山、安东镇,清丈逆产,安抚流民,与印委诸君重经旧垒,遍历山陬,见白骨累累,如山堆积,既悲死者之长暴其骨,而尤虑生民之将遘其厉也。八月,局中官吏及执事人等,果十病其九,归来乡民,病者七,死者三,邑侯复出资九十千文,将重申前议,舍弟彦臣亦自东昌差次,以东昌府曹俊山太守以次捐银工十一,分遗使来助,正喜经费有出,而又虑司事者不得其人不能善其事也。适分防白莲池刘二尹思霖,暨独峪沟王茂才玠,毅然以此事自任,遂于十月初十日设局分防署中,选募乡民五十人,周历山谷,悉力搜寻,随其所在,就地进瘗,自颜家庄、后峪村、东村、西鹿山后、云蒙寺、杨家峪以南、猴子山、前打鼓堆、栖凤朝阳寺以及烧峪、樊家庄、平定山等处,凡五十余坑,除残支断骨不计外,其可以数计者二万余具。掩埋既毕,复建道场三昼夜,至十一月十五日蒇事。除上年收支银钱不计外,此次共收银67两,又京钱90千文。共用京钱277千600文。茂才曰:“是役也,曷为之记?”余曰:“子将以此为国家彰武功耶!为同人矜善行耶?将欲取信于好善乐施之仁人君子耶?抑何所见之不广耶!”茂才曰:“不然。夫鉏奸灭叛者,法也。掩骼埋胔者,法外之仁也。法以惩恶,仁以劝善。是举也,不亦圣教之一助乎?曷其奈何弗志。”余日:“善。愿乡之民,咸以君言为训,崇正黜邪,修德辨惑,而长享治安于无疆也。”是为记。
同知衔候选知县丁寿保撰文六品衔医学训科姚继考书丹六品衔分防白莲池县丞刘恩霖监局 X镇右营尽先守府安东镇千总田永魁监理候选训导王玠立石龙飞同治三年岁在甲子十二月榖旦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