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鹭为什么选择了孟庙?
它们是什么时候来的?
它们还要在这儿住多久?
没有人知道。
其实,不用到孟庙,在邹城市的周边——田野里、公路上,抑或在自家的庭院里,只要抬一下头,不经意间你可能就会看到苍鹭在空中翩飞,一只,两只,十只八只。它们像从《孟子》中飞出的一粒粒文字,又在平展展的空中组合成一句话,却没有人读懂。
孟庙里居住的苍鹭有3000多只。你如果到孟庙那茂盛的柏桧树下走一走,就能够亲身感受到苍鹭家族的气息,就能够听到它们发出的一声声虽不婉转却清脆响亮的鸣叫,甚至能听到它们在树丛中飞动时翅羽相互摩擦或拍打空气的刷刷声,还有翅尖触碰到树枝的簌簌声。平时,孟庙里游人不是很多,你可以静心观察苍鹭在树顶轻轻地落下又无声地飞起的娴熟动作,可以静心观看它们伏在窝边里看看外看看的温柔媚态。
这些看似柔媚的大鸟,对子女的教养却是残酷的、严苛的。据在“习儒馆”讲学的作家、学者王昭溪讲,成鹭采食回来之后,并不是将口中含着的鱼蛙轻巧地送进幼雏张开的口中,而是将食物一样样地甩给它们,让它们接,以便训练它们的反应能力和速度。接不住的由成鹭捡起来再甩、再接。所以,游客在树下经常能发现一条条小鱼,一只只小虾,那是成鹭用力过猛甩出窝外的,而一旦落到地下,它们就不再拾取了。也有不少幼鸟在忽闪腾挪的时候不慎落巢而摔到树下。从树顶到地面遥遥数十米,非死即伤,九死一生……
我从来没有近距离地观察过一只鹭。多年以来,我就想看一看在空中优雅地伸着长颈,轻松地扇着双翅,不时发出一两句“啊啊”叫声的苍鹭在地面上或水泽中活动的样子,看一看它柔软的颈项怎样弯曲转动,它颀长的双足怎样挪动、移步,它发现潜游的鱼虾又是怎样将它们迅疾地捕获……然而,一次也没有。不!有一次。有一次我在酒后与朋友同游孟庙。就是在孟庙的一棵古柏下,我发现了它——苍鹭。不过它已经不能飞翔,也不能活动,它是一只死鹭。我拾起它,我想看看它因何而死。没有伤口,也没有血痕,我料定这是一只老死的鹭。我们极少看到鸟兽的尸体,尤其是一些猛兽大禽。据说,许多动物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寿限,在其来临之前,都悄悄地来到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悄然离世。它们死得是多么神秘,多么超然,又是多么干净利落。然而这只苍鹭为什么死在自己的窝边?也许它有很多事情尚没有料理完毕,它在繁忙中有些体力不支而猝然倒下了。这么说来,它就是一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鹭了。想到这里,我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
不少文物古迹都伴有生物奇观。古树长藤是最常见的,此外,有的地方住满燕子,有的地方飞满蝙蝠。而孟庙的一大生物奇观,则是住满了一只只灰色的苍鹭。孟庙里为什么住满充满豪气的苍鹭?为什么不是白鹭和绿鹭?让我们打开《孟子》,把这样的话语找寻出来: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哪一句不是铿铿锵锵,哪一句不是掷地有声?这样锋芒毕露饱含英气的话语燕子不能比拟,蝙蝠也无法理喻。只有苍鹭。就让苍鹭在广阔的天际慢慢展示《孟子》这部浩浩长卷,就让苍鹭在幽深的孟庙默默地陪伴寂寞却坚定大气的孟子吧!
岁岁年年。永永远远。
《人民日报》 ( 2007-03-20 第1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