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02年(康熙41年)康熙大帝南巡返京,在济宁州歇辇,游马场湖,驾临凤凰台,观览湖光山色,犹为壮观,心情惬意,有感而发,赋诗一首曰:
台高数仞凤凰来,身入云天石磴开;岚气拥时平殿角,烟波阔处绝尘埃。西连山势窗飞翠,南听渔歌月满怀;莫负凭栏霄汉伴,湖光山色任徘徊。
康熙大帝回到龙舟,秉烛伏案,回忆游湖情景,浮现在眼前的州官县吏,一个个阿谀拍马,心有不快;细品日间新作,觉得“西连窗山势窗飞翠”一句,颇有意境,山无水不美,湖无山不秀,何不微服简从,畅游晋阳山。
第二天一早,康熙大帝一行数人,撩衣跨马来到晋阳山下。这晋阳山平地突起,周遭约五里,东北临水,南西平川,松柏满山,青翠挺拔,山势东西走向,西低东高,主峰约100多米。
康熙大帝命随从拴好坐骑,走进石坊踏上盘路。石坊是青石卯隼,横披“晋阳山”三字,有楹联曰:升入仙界慈航远,圣垂法雨普众生。
康熙大帝拾级而上,行约里许,盘路左边有石壁,高约10米,宽约30米,陡峭如削,左侧有一岩洞,传说有人在此洞修行成仙,人称仙人洞,随从搀扶康熙大帝,来到石壁边缘,眼前呈现一片平缓坡地,碧草茸茸。
有三座石塔凌然欲飞,从松柏相间的缝隙,东观碧波万层浪,南望阡陌接天长,好个去处,康熙大帝兴致勃发,命随从研墨,攀缘石壁即兴挥毫,横书“山不在高”四字,一米见方,并刻记留存,字体浑厚苍劲,欧柳兼备,令人叹为观止。
康熙书罢,继续登临,游慈云寺,再登一层,游奶奶庙,从奶奶庙下来,是一片阔地,东临运河,千帆竟渡;西眺群山巍峨,翠峰如簇,心情惬意,随泼墨赋诗一首:
西连九十九,晋阳独濒潴,天然浑一体,碧波翔鸟鸥。
樯帆侧麓过,往来有渔舟,拾阶慈云寺,大观尽眼收。
诗罢游后山,见一巨石,向东伸探,人曰:探湖石,站在巨石向东眺望泰山、徂徕山,邹滕峄山隐约可见,济州城廓,马场湖、凤凰台历历在目,鸥鸟翔集,渔歌互答,心旷神怡,此乐何极,康熙大帝随又疾书“怀乐”二字,势如奔马腾驹,活脱再现佑军墨宝,非帝王之资,焉有此书乎,“怀乐”二字因在探湖石的下面,未经风雨驳蚀,一直鲜亮如初。
后有人赋诗一首,赞康熙此游:
圣祖举笔面石墙,挥毫淋漓铸辉煌,山不在高通济水,有仙则灵赞晋阳。
注:康熙游晋阳山,属微服私访,缺乏史料记载,但民间一直流传此事,并留有墨宝可证。
(高峰、高传义、张强、李大鹏等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