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孟之乡济宁市的梁山县境内,有座山叫卧铺山,关于山名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宋仁宗五年(公元1052年)滕甫中了武探花,钦点为集贤校理,他看不惯朝廷名官的昏庸,三天两头的向皇上奏本,遭到众官员的排挤,于1056年的秋天出京师,来到东平任知州(掌管今天的东平、梁山至济宁一带)。
几乎看破红尘的滕甫任知州后,整天在坊间转悠,几年后便和百姓一样了,他也养着一头牦牛。
那一年,梁山一带地震后几乎没有了人烟,滕甫便把衙门设在那里,吸引了不少想和他攀亲的有钱人家,而后便让他们出钱搭房,吸引百姓来此居住,目的是不荒耕地。等这一带的百姓种地吃上饭后,他又悠哉地转悠了。
滕甫在东平任知州十年后,东平州境内的百姓们过上了太平、温饱的日子。这是上几辈人不敢想的事情。关于滕甫的民间传闻便铺天盖地了,有风水先生说滕甫是济公转世,挑大神儿的说是牛仙下凡……总之说滕甫不是凡夫俗子。
或许是觉得是怀才不遇,滕甫开始喝酒了,成天喝得昏昏沉沉,牵着牛转悠。
公元1097年的秋后,滕甫去中都南买莲藕,回来的时候,正赶上汶河涨水,他用鞭子指引牛从浅滩处过河,行至河中间时,水湍急。漫过车厢。横流不如顺水拉车省力,于是牛不听吆喝,径直向下流拉车,结果连人带车冲入了深水滩。
梁山一带的人每天都卧在房外等滕甫回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连等了几年都没有等回来,在一个腊月天,下了一场暴风雪,许多人卧在那里变了一块“卧牛石”。后辈人把“卧牛石”埋葬在一个小土丘上,每年都去上坟添土、烧纸,逐渐形成了小山。并取名“卧铺山”,一是怀念滕甫,二是望不了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