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庄:相传,此村为和圣柳下惠故里。《续修曲阜县志》载,“城北20里柳庄,相传为和圣故里。村多植柳树。庄东展氏桥,有康熙年间重修碑记,孔氏园中又有柳下惠故井,井口直径八、九尺,筒深丈余,惟水深不可测量,亦未闻有涸时云。”村人传说柳下惠之弟柳下跖,姓展名雄,因犯上作乱被杀,后人为了避祸,改柳姓为王姓,因此,柳庄村没有柳姓。
韦家楼:相传,唐代马氏在此开设店铺,名马家店。明初,韦崇贞带领儿子国英、国启为种地方便,从韦家庄迁此居住,家道日见兴隆。国英任了一个官职,娶了兖州官家小姐为妻,但是妻子常常思想家乡,于是国英盖了一座小楼,让她登楼望家乡。老百姓都称望家楼,后来改称韦家楼。
偏午庄:清朝雍正年间江苏扬州刘玉丰任泗水知县,死后葬在崄河畔,他的子孙就在墓旁建村,后来孔氏迁入,因房屋都沿崄河流向建造,时间中午的时候,一般人就都认为下午了,曲阜人称下午叫过午。所以称偏午庄。
韦家庄:此村建于西汉,《曲阜圣迹古迹考略》载:韦玄成,汉丞相,韦贤之子,元帝朝(公元前42年)亦拜相封侯,葬城北40里韦家庄东南。韦宣,玄成孙,汉之名医,亦葬于此。“《韦氏家祠》碑载:余韦氏也,……距祖墓二里许,其他旁祖墓而居者数百家,族诚大矣。……”遂名韦家庄。
屈家村:村西北角原有五圣堂,内供牛王、马祖、关公、土地、二郎五圣神像。明洪武年间《重修五圣堂碑记》:“屈家村西鄙五圣堂,肇自宋神宗年间。明代初年修《屈氏家谱》载,始祖为春秋楚三闾大夫屈原,年代久远,子孙繁衍,流寓遍及全国。曲阜一支系由关中来,至今已传十一世。”看来此村建于宋代,以姓氏定村名。
董大城:现董家庄与董大城之间的古城遗址,是殷商时期的邓国都,春秋时期鲁国的曲池。《春秋·桓公十二年》:“公会杞侯、莒子,盟子曲池。”隋时的汶阳县城。汉高祖六年,封董渫(xiè)为侯,在此建国,《水经注》“渫城”即董大城。唐末五代时期,董氏在此啸聚称王,故名董家寨。建国后改名董大城。
衡庙:相传明代中叶,韩氏来此定居。万历年间,在村中大路中间建关帝庙一座,因庙横在路中间,故老百姓称横庙。民国年间,村庙前有集市买卖粮食做衡器,所以后人又习称此村为衡庙。
姚村:相传春秋时期,孔子乘车来到这里,正遇上一个顽童在路中间用泥土筑城玩。顽童问孔子:是城躲车还是车躲城?孔子认为所问在理,遂令弟子绕道而过。从此该村名唤作:绕村,后讹传为姚村。
保安村:唐代建村,相传唐代天宝年间牙将李自良因受奸人诬陷,避难于此,乐善好施,很得当地群众拥护。死后人们为纪念他,修庙一座,门楹为:保持终日,子女平安。后人以保安为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