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8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 “天才”。但因高考成绩6分之差,省招办拒绝投档。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的高三应届生孙见坤征服了教授的心,也摸到了大学的门,却“搞不掂”招办的章。
6分之差,国学天才被调剂学法学
19岁的孙见坤觉得自己“就像做了一场春秋大梦”。8月20日,他打开山西大学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一脸迷惘。今年高考,除了参加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孙见坤还填了山西大学的历史专业作为第二志愿。最后,按他自己的说法,“神奇地”被调剂到了法律专业。
他与复旦结缘,是因为参加复旦大学为自主招生而举办的“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面试时,考生和老师的身份相互保密。孙见坤记得,一个留大胡子、穿对襟棉袄的教授,一脸兴奋地跟他聊起“诗小序”。他还注意到,其他3位老师不时频频点头。
4位专家意见一致:希望学校一定要将孙见坤通过自主招生录取进来。高新一中一位退休多年但仍在师生中拥有很高威望的老校长,专门为孙见坤写了一封推荐信,称其为“难得一见的国学小天才”。
陈寅恪女儿称他“先生”
2007年底,这名高中生尝试着与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女儿、中山大学化学系教授陈美延通信,用的是文言文。他对三联出版社新出的《陈寅恪文集》中的观点,持有不同意见。在来往信笺中,陈美延对孙见坤的一些国学观点感到“钦佩”。至今,她仍然以为孙见坤是一个年长的学者,并称其为“先生”。
去年,孙见坤通过14场激烈的全国比赛,进入央视大型国学知识竞赛《开心学国学》的决赛。他是选手中唯一的中学生。在现场,孙见坤对于 《楚辞》、《论语》等古代典籍的熟悉程度,让几个年龄比他大上十来岁的选手一致表示 “汗颜”。评委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更是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盛赞这名高中生“万里挑一”。
遗憾的是,在今年高考中,孙见坤最为拿手的文科综合发挥失常,最后总分为553分,比陕西省一本录取线低了6分。而按照“博雅杯”的章程,复旦大学自主招生对他的要求是“达到一本线”。
陕西省招办:一个破格的都不能有
对于这个 “卡死”的分数线,一直和孙家保持联系的复旦大学教授马建敏感到遗憾。
6月底,复旦大学招生办的老师开始积极 “做工作”,他们为孙见坤 “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8位面试过孙见坤的教授联合签署了一封请愿书,教授们强调,孙见坤对 《山海经》有较深的钻研,具有“培养的潜力”,复旦作为百年名校,理应将这样的孩子破格录取。这封请愿书,通过招生委员会呈递,由复旦大学的领导小组开会讨论通过。在之后的一个月里,复旦大学和陕西省招办的文书、电话沟通,“来来回回进行了很多次”。复旦方面还曾专门派出老师前往陕西,沟通录取孙见坤的事情。
然而陕西省招办一直立场强硬,拒绝将孙见坤的档案投到复旦大学。他们表示,“博雅杯”的章程上并未写明可以“破格录取”,所以“今年一个破格的都不能有”。
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丁光宏强调,复旦大学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才”,而陕西省招办更多地考虑到公平、公正性,这里面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
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他曾了解到陕西省招办的一些顾虑:如果这次为孙见坤开了这个口子,“条子生”、“关系户”等腐败问题就会接踵而至,来年将冒出更多的特例。
下个“孙见坤”还会出现
丁光宏悲观地表示,在现行体制下,孙见坤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遭此命运的读书种子。
他表示,真正的“不拘一格降人才”,要由大学的公信力、教授的清誉等进行保障,这样才能让大学在拥有充分的自由度之外,公平、公正地进行独立自主的招生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