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恶霸华丽转身竟成文化产业名人
新快报记者 华静言
西门庆估计做梦也没有想到,一直被定位为“大淫贼、大恶霸、大奸商”的他,有一天会成为光辉的招商引资形象代言人,而他的老家——西门庆故里,更被山东安徽两省三地争抢。鲁皖三地的政府争抢行动在网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不仅当地的市民不愿意和西门庆“住在一起”,网友们更是炮轰,争抢西门庆是文化道德的沦丧。现在抢西门庆,下一步,是不是就该争抢秦桧了?
三地之争
“淫贼”落户谁家?
近日,长期关注“文化重建”的人文学者裴钰在《中国经济周刊》上刊载的《西门庆故里:野百合也有春天》一文,将西门庆故里之争推到了人们的眼前。
文中写道,“西门庆故里之争”涉及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黄山市,三地近十年来在“西门庆故里”的招牌上竞争不息,西门庆被一改在传统文学名著中“大淫贼、大恶霸、大奸商”的艺术形象,华丽转身成为当地政府追捧的文化产业英雄。
阳谷县将投资5600万元建设“水浒传·金ping*梅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复原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幽会地点。2003年10月,阳谷县政府投资3470万元兴建了占地30余亩的狮子楼旅游城。颇有趣味的是,在阳谷县《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武松故乡”的品牌,巨大的产业需求使得武松和西门庆走向了和谐相处。
临清县同样力挺西门庆。临清提出投资约3亿元打造“西门庆旅游项目”,按照《金ping*梅》的描写,建设西门庆以及他的妻妾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等的宅院,打造一个“金ping*梅”式的大观园。重修王婆茶馆、武大郎炊饼铺等,上演民间艺术,如“西门庆初会潘金莲”、“武大捉奸”等,游客交钱就可以参与表演拍摄,亲自体会一次西门大官人的极乐生活。
黄山徽州区则静悄悄地投资2000万元开发了“西门庆故里”。徽州区称,根据考证,西门庆不是山东人,而是安徽人,是徽商的代表。这一切行为的根本,主要是地区招商引资的产业需求所致。
网络争议
“抢”西门庆折射出道德沦丧
“西门庆故里”遭争抢,在网上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和争议。山东是孔孟之乡,一边祭孔一边忙着抢西门庆,实在让网友感到无奈和难以接受。网友抨击说,争抢和宣传“西门庆”是道德的沦丧。
西门庆成了孔子的邻居
天涯网友“那一抹陌上的尘”发帖指出,地方政府依靠历史名人发展当地经济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可所谓的“名人”如西门庆之流,或许能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可它对长远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阳谷距曲阜不足200公里,一边把自己当做孔孟的后人,另一边争着抢着把西门庆当作自己的祖宗……时代走到了今天,我们的道德底线在哪里?我们难道要为经济的发展抛弃几千年的道德信条?
“那一抹陌上的尘”认为,旅游景点应该具有内在的人文关怀,更多地承担起重塑精神价值的作用,最起码不应该伤害这个社会的道德理念。不能把旅游产业办成纯粹娱乐的产业。
网友“小强027”无奈说,山东一直号称“孔孟之乡”,孔子如果泉下有知,不知做何感想。
争抢源于地方“名声饥渴”
网友“这个非常好啊”提到,现在基本上每个省、市、县、镇、乡,基本都要挂一个“×××之乡”的头衔。有网友指出,这是典型的“古为今用,名为钱动”。某些地方政府为了利益和政绩,都忘记自己的祖宗是谁了。有网友点评:如果写上“偷*情故里、色*狼之乡——西门庆代表某某地欢迎您的到来!”看还有没有人争?
天涯网友“金石明”分析说,“抢”西门庆,实在是有些地方“名声饥渴”,不得不出此下策。追逐名利,本也无可厚非,只是西门庆这个旷古“淫男”也被如此“疯抢”,大官人如果地下有知,也会大呼“三生有幸”啊。一位济南网友感慨说,西门庆估计做梦也想不到能成为“千古风流人物”啊。
有重庆网友提出,与其花时间争西门庆,不如花钱多培养几个施耐庵,写几本《水浒传》,实际多了。
下一遭抢的将是秦桧?
看到西门庆故里的争抢,很多网友都担心,下一个遭抢的会不会是秦桧?
有网友指出,这年头,不管是好名坏名,有名就行;不管是好人恶人,名人就行。冲着西门庆这架势,过几天估计秦桧故里也该有人争了。
网友“那一抹陌上的尘”指出,“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我们的民族从古至今就是一个知礼义廉耻的民族,所以才有了岳飞墓前“一跪千年”的白铁佞臣。不知道有没有地方抢着申请秦桧的故里,争着抢着做秦桧的后人,然后打着振兴地方经济的口号,得意洋洋地对着外来的游客说:“瞧,我是秦桧的后人!”
一位深圳网友说,社会上总有些人把低俗和糟粕当成时尚,谁要是说个不字,就会被认为是假清高!社会怎么成了这样。
专家表态
故里之争醉翁之意不在“人”
“西门庆虽然是虚构的艺术人物,但由于在《金ping*梅》和《水浒传》等文学作品里被家喻户晓,一直被视为反面形象。一个名声欠佳的‘名人’,竟然成为招财进宝的活菩萨,这样的炒作能有多大的社会意义还真难说。”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认为,借历史名人提升本地知名度,通过对遗址和名人故里的修整,优化当地环境,吸引大家的眼球,拉动旅游,这本无可厚非。“凡事都得有个度,为了经济利益,把反面教材拿来炒作,很容易闹笑话。”
对于现在各地出现的故里之争,王开玉直言,很多地方参与到名人故里之争的主要还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
王开玉表示,类似这样的名人故里之争在世界各个国家都存在,并不稀奇,比如在英国就有各种各样打着莎士比亚旗号的旅游景点。“名人故里”之争所以会风起云涌,而又难以定论,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硬性的标准来认证,也找不到权威的主管部门。
他建议,对于某个历史名人的故里所引发的地区之间的争议,应该根据事实和传统的说法来进行确定。如果在学术上尚存有争议,那么一般遵从传统的说法。建议实行名人故里修建和资源开发的认定批准制,以从源头上遏制历史名人的故里之争。市民也要认清旅游资源的商业开发和对历史人文的研究是有明显区别的,前者含有戏说的成分,而后者就要求非常严谨。
(据《江淮晨报》)
延伸阅读
老子李白赵子龙都被抢
据报载,日前,曹雪芹故里正被河北丰润、辽宁辽阳、铁岭和江西南昌四地争夺。在尚无国家权威学术部门定论的情况下,上述地方已经开始投入人力物力大肆宣传并且声势浩大,堪称中国名人故里争夺“第一战”。
实际上,关于曹雪芹祖籍的学术争论自上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出现,胡适、周汝昌、冯其庸等学者观点各异,也因此产生了“丰润说”、“辽阳说”、“铁岭说”等不同观点。
近年来,借历史名人造势之怪现象,远不止一个曹雪芹。四川江油、湖北安陆、甘肃天水三地“李白争夺战”早已剑拔弩张;安徽涡阳、河南鹿邑、甘肃临洮则为老子大动干戈;河北正定和临城争夺“赵云故里”,一地要斥资修建“赵云故居”,一地要搞“赵云文化主题公园”……上述还是有可靠文字记载的历史人物。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如今就连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牛郎织女”和神话小说中的“孙悟空”、“哪吒”等都一一有了“故里”。
(《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
新华时评:“西门庆故居”让人看什么
[NextPage]
新华时评:“西门庆故居”让人看什么
新华网北京5月6日电(记者赵仁伟、黄冠)山东阳谷、临清两地在发展规划鼓励下,大张旗鼓地打造“西门庆故居”“西门庆宅院”。古代小说中塑造的一个历来被指斥为地痞恶棍的人物,竟然被地方政府拿来作旅游业招牌,令人痛心,发人深省。
无论是在《水浒传》里还是在《金ping*梅》里,西门庆都是一个淫贼、恶霸、奸商的形象,在封建时代也是被鞭挞的对象。今天,竟然有地方政府把他抬出来作发展旅游业的招牌大肆宣传,通过实物、图片等充分展示西门庆欺行霸市、男盗女娼等恶行,追求经济利益如此不择手段,真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对于社会健康发展都不可或缺,而且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更需要精神文明提供支撑。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扫黄打非”,倡导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西门庆故居”所展示的人生观、价值观,显然与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背道而驰。
据报道,阳谷、临清两地弄出的“西门庆故居”“西门庆宅院”并未如当地政府所愿,开发以来参观旅游者寥寥,可见如此低俗的“作品”并不符合群众需要。中央要求各级政府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阳谷、临清两地以“西门庆”为招牌的发展规划,可曾向群众问计、问政、问需?无视民意和实际,以制造“噱头”的方式谋经济文化发展,后果该由谁负责?
国务院去年12月出台的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倡导文明健康的旅游方式”。以“西门庆”为招牌,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的人生观、价值观,不管是动用公共财政还是企业投资,都是不能容忍的。
争名人利益别跨越道德底线
争夺名人的背后,无不有着巨大的经济诉求。争夺西门庆故里折射出耻感的丧失,功利驱使之下,道德底线已不堪一击。
□钱夙伟
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市和安徽黄山三地争夺西门庆故里。阳谷县将建设“水浒传·金瓶梅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复原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幽会地点。临清市提出打造“西门庆旅游项目”,重修王婆茶馆、武大郎炊饼铺等。而黄山则声称将投资2000万元开发“西门庆故里”。(5月4日《中国经济周刊》)
争夺名人的背后,无不有着巨大的经济诉求。这自然无可厚非。而历史的记载并不总是清晰的,岁月的流逝,更模糊了人们的记忆,因此,争夺的过程,既可厘清史料,也可让后人铭记名人功绩,弘扬和传承名人文化,进而提升当地品位。
但于西门庆故里,显然毫无争夺的必要。西门庆虽然也是名人,但毕竟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因此,争夺所谓的故里,也纯粹成为一场游戏。而既是游戏,又能作什么真?只要能自圆其说,西门庆再有几个故里也无所谓。
这也罢了,问题还在于西门庆在传统文学名著中,其“大淫*贼、大恶霸、大奸商”的艺术形象,几乎已是“盖棺论定”,既是遗臭万年的人物,西门庆的名,无疑是臭名,如果真是其故里,或避之唯恐不及,又争什么?
这让人想起了杭州西湖岳王庙前的一副对联“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墓前愧姓秦”,以及在岳王庙一侧用白铁铸造的秦桧等四位“奸臣”的跪像。千百年来,谁会争自己是那奸臣贼子的故里或者后人?实际上,在秦桧的祖籍南京江宁,秦桧的许多后人就对自己身为秦氏后人而羞愧,很少向人提到自己是秦氏后人。
却不料,如今古人留下的耻辱,即使是虚拟的,居然也成为可以炫耀的资本了。比如,“投资3470万元兴建了占地30余亩的狮子楼旅游城,城内娱乐表演节目,多是表演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卿卿我我。”西门庆和潘金莲初次幽会地点——“王婆茶馆”,更是通过雕塑逼真再现了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幽会场景,而西门庆7个妻妾的“精美画像”,成了旅游工艺品。
显然,争夺西门庆故里让人别扭还在其次,更痛心的是从中折射出的耻感的丧失,因此,是非混淆美丑不分优劣颠倒高下模糊,玩世不恭,甚至卑鄙龌龊反而吃香,功利驱使之下,道德底线已不堪一击。无疑,任其泛滥,影响的是几代人维系的信仰和价值观,危及的是民族的精神支柱,而这才是尤其让人担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