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精品是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上个世纪40年代,一首《沂蒙山小调》使沂蒙山唱响全国。
但前些年,守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临沂却鲜有文艺精品出现。近年来,临沂市深入挖掘,组织创作,2009年,一大批文学艺术精品,亮相在世人面前。
电影《沂蒙六姐妹》是临沂市主导拍摄的第一部电影,票房收入居新中国成立60周年50部献礼影片第二位,先后获电影华表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大奖。
42集长篇电视连续剧《沂蒙》,在央视8套黄金时段首播后,在全国掀起一轮收视热潮,随后,央视一套及多个省市争相播出,形成了“沂蒙文化现象”。
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自2009年“五一”开始,演出70多场,观众10万多人,被誉为国内首部水上红色大典和国内唯一一部水上红色芭蕾,荣获国家最高奖“荷花奖”特别奖。
电影《沂蒙六姐妹》、电视剧《沂蒙》、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2009年,是临沂市文化精品创作大丰收、大突破、大发展的一年,被国内诸多专家称为“沂蒙文化现象”。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说起有关文化的话题,都感到文化以其强烈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大大提升了临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人大代表高明:再创作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的精品力作
高明觉得2009年的这些文艺精品,是对沂蒙精神的最好诠释,有效提升临沂形象和美誉度,为凝心聚力、鼓舞士气,激发全市人民的自豪感、光荣感、使命感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少军市长在19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大力弘扬沂蒙精神。那么今年临沂在推文艺精品方面,又有哪些大动作呢?
高明说,现在临沂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沂蒙红色文化为创作者们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土壤,所以今年应把握机遇,继续努力创作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精品力作,让“沂蒙文化现象”再升温。
据了解,今年,在电影方面,临沂计划筹拍《红嫂》、《渊子崖》,把沂蒙红嫂和渊子崖自卫战的感人故事搬上大银幕。 在电视剧方面,筹拍、 推介、 播出《 大商城》、《书圣王羲之》、《颜真卿》等。此外,今年还将做好大型实景演出《 蒙山沂水》 的提升工作,编创《沂蒙母亲》等一批戏剧、广播剧。
人大代表吴楠:沂蒙煎饼应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到外地只要说是来自沂蒙的煎饼,超市都大开绿灯。”吴楠是蒙阴县沂蒙六姐妹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说起文化,她的感触太深了,那就是影视剧对临沂特色产品的推动提升很大。
吴楠来自蒙阴,去年热映的电影《沂蒙六姐妹》,把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当年烙煎饼的情景,用艺术的手法展现给了全国的观众。
而电视剧《沂蒙》,关于对烙煎饼、吃煎饼的镜头也不少。这两部影视剧,在潜移默化中,让更多人知道了临沂的特色产品煎饼。
吴楠说,自从这两部影视剧播出后,很多北京、上海等地的人,打电话寻找购买沂蒙的煎饼。她深有感触地说,煎饼不只是临沂有,但外地人这么偏爱临沂的煎饼,就是因为临沂的煎饼加入了文化内涵,这是文化对地方特色产业的推动。
如何能继续深入挖掘这些产品的文化内涵,打响品牌。吴楠认为,应该从一种传统工艺的角度来看,煎饼历史悠久,而且凝聚着沂蒙劳动人民的智慧,她觉得煎饼这项工艺应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让这项工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