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湾口岸的天桥之下,有一名失业港人露宿街头,每日以拾荒为生,拣取附近地盘的剩饭果腹。该男子今年42岁,自称与家人反目,申请综援受阻,谈到自己处境,他倒是很乐观,背起了孟子的名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没固定住址申请综援难”
“只要能申请到综援,我马上就回屯门打工,我也不想过露宿生活。”在深圳湾口岸旁的东滨沙河西立交桥下,邓丰(化名)蜗居在一个清洁工休息房内。该处属东滨路,濒临后海湾,除了少数前往深圳湾口岸的车辆经过,白天也罕见行人。
在立交桥下的房子内,记者见到了邓丰,他身材瘦削,留着一头短发,精神不错,身上的衣服早已污迹斑斑。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内,用编织袋铺就的床铺上,放着捡回来的蚊帐和被子,散发着发霉的味道,房间的一角堆放着捡回的塑料瓶。
记者查看了他的身份证,确实是香港居民。邓丰表示,因为家庭矛盾,2006年后,他就一直在南山朋友经营的工厂打散工。直到今年初,朋友生意急转直下,被迫失业的他用完积蓄后,今年6月返港,申请综援。
“申请等候了三个月,社署回复说我在香港没有固定住址,无法证实我连续在港一年,援助无法批准。”今年9月起,综援无望的邓丰来到深圳湾口岸开始露宿生活。
“兄妹反目孤身无助”
“如果能拿到综援,每月起码有2100元,租房还有补贴,我就可以在香港落脚啦。”邓丰叹息说。他表示,在深圳露宿的将近三个月,只靠捡塑料瓶为生,“一个胶瓶卖7分钱,一天捡50个就够买盒白饭了。”邓丰觉得,在深圳还可以靠捡塑料瓶糊口,在香港却难以为生,这是他不回香港的初衷。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谈到自己的处境,邓丰还背起《孟子》,他表示自己虽然中学没毕业,但坚持自学。邓丰称,父亲和妹妹还在香港,但父亲早已离异,而妹妹因为母亲过世后的遗产纠纷,也反目成仇,长期不相往来。
香港社会福利署表示,申请综援的内容属于个人隐私,不便透露。香港工联会深圳中心指出,如该男子联系中心求助,工联会可协助其返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