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深入贯彻“文化强省”和“文化名市”建设指示精神,始终把发展文化产业放在突出位置,并与全市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共生共进,以“龙头带动、项目拉动、品牌引领和旅游牵动”为主线,倾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呈现出文化产业千帆竞发的良好局面。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增长速度逐年递增,文化产业经营单位五年翻了4番,成为全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第一方队。
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文化娱乐业历经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高中低档俱全、安全防护配套、分布均匀便捷、服务细微周到”的新格局。目前全区娱乐企业24家,经营规模1.6亿元,年上缴税收500余万元,为社会解决就业岗位3920个。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有实力的娱乐企业通过引资、入股等方式,对内环境、设施设备进行提档升级和发展连锁店经营。其中1-7月份,有3家娱乐企业落地运营,总投资3600余万元。新闻出版业已经形成包括报刊、图书、音像、网络等多种媒体在内,编辑、制作、印刷、复制、进出口等各个环节相互配套,出版物市场多元主体、多种经济构成、多条流通渠道、多样经营形式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截止目前,音像经营户18家,网吧159家,电子出版物13家,打字复印部114家,印刷企业200家,图书销售130家,从业人员超过4200人,年营业收入达到1.8亿元。
文化旅游崭露头角。济宁东大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著名的伊斯兰教活动中心之一,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已于今年5月1日作为旅游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开放至今共接待游客6万人次,接待旅游团体、考察团168个,拉开了济宁城市旅游的序幕。运河之都水上旅游游船公司投资240万元购置的两艘游船,已正式运营,成为济宁城区水上旅游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全市旅游业的新亮点。与此同时,我区把引导和扶持文化旅游企业,围绕运河文化大力研发和生产旅游产品作为今年文化旅游产业的亮点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品牌经营成效显著。2006年我区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了“运河之都·济宁中区”城市文化品牌,共41个大类,410个小项;2008年又申请注册了www.运河魂.com中英文域名和“运河之都邻居节”文化品牌。精心培养了一批文化产业企业品牌,其中“金宝迪”被评为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市文化产业贡献一等奖和市中区十佳服务品牌;“黄河礼品行”被评为省级文明企业和市级旅游购物定点企业;“小苏州”被评为首批山东省文化旅游十佳购物店和首批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民营文化企业异军突起。近几年来,全区民营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一批在全市同行业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龙头企业,其中黄河礼品行年经营规模达到3000万元;金宝迪集团经过五年的艰苦创业,总资产过亿元;新海彩印十年磨一剑,年产值已过千万元,成为市中区印刷行业的排头兵。同时,社会各类资本注入文化产业领域的氛围越来越浓,特别是2005年以来,460个中小型文化产业企业落户中区,逐步成为市中区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