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凤凰台景区负责人在凤凰亭前讲述檀木凤凰的由来
“台高数仞凤凰来,深入云天石蹬开。岚气拥时平殿角,烟波阔处绝尘埃。西连山势窗飞翠,南听渔歌月在怀。莫负凭栏霄汉伴,湖光山色任徘徊。”这是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时途经济宁描写”凤台夕照”的诗句。随着时代的变迁,台上建筑已荡然无存。2005年以来,济宁市任城区恢复建设了部分建筑,重现了“凤台夕照”的景观。
远眺景区神似展翅凤凰
任城区南张镇327国道南侧,一条柏油马路伸向南方,两个石狮分立道路两侧,不远处耸立着一座密檐式仿古牌坊,牌坊中间是凤凰台牌匾,牌匾蓝底鎏金字。远观凤凰台,石阶、顶门楼为凤头,左右两边出水为凤耳,东西钟鼓楼为凤眼,南大殿为凤脊,东西两殿为凤翅,远远看去如舒卧伸翅的凤凰。
登上凤凰台,台上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凤凰台景区负责人夏义勇介绍,山门左侧是钟楼,钟楼上悬挂吉祥钟,钟的铭文上刻着“凤地任城,曾降瑞凤。凤凰古台,以此正名……”等内容。右侧是鼓楼,每逢传统节日,济宁周边的游客纷纷前来敲太平鼓,祈求生活幸福美满。
山门对面是圆通殿,大殿采用重檐的建筑风格,内供奉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夏义勇说:“雕像采用香樟木进行雕刻。中间的观世音菩萨代表着慈悲之心;左边上首的文殊菩萨手拿经函,预示着市民通过学习可以获得智慧;右边下首的普贤菩萨手捧玉如意,表示市民通过实践广布爱心。”
东配殿是观音殿,表现观音菩萨情满人间的精神。西配殿是卧佛殿,全长7.1米,是省内最大的卧佛。西殿壁画采用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孝”图,反映出儒家倡导的孝道思想。
“凤凰台”庙会数百年不衰
“凤凰台”又名“风化台”,原为凤姓教化之台,是远古时期先民祭祀太昊伏羲的地方。经近代专家考证,确定为“太昊祭祀台”。
李白在《任城县厅壁记》中说:“青帝太昊之遗墟,白衣尚书之故里”,因此考据任城实为“伏羲圣皇之故里,龙凤图腾之源头”,凤凰台也因此得名。
随着运河漕运的兴起,凤凰台自元、明、清以来经贸繁华。特别是在明天启年间,运河总河军门刘东星集当地数村之力,在台上创建观音堂,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圣诞日,举办“凤凰台”庙会。凭运河水运优势,南北商贾云集于此,庙会场景热闹非凡,一时成为鲁西南春会之首,繁荣景象达数百年不衰。“凤台夕照”成为当时有名的“济宁八景”之一。
凤凰台前原是烟波浩渺的马场湖,又称济宁西湖。“西湖渔歌”也曾是“济宁八景”之一。当时这里“楼台殿宇宏伟壮观,香烟缭绕气味芬芳。湖水相映碧波荡漾,松柏苍翠荷花飘香。”为此,明代大司马徐标赞誉其为“尘世蓬瀛”。
荒土台上重现“凤台夕照”
随着时代的变迁,台子多处塌方,台上建筑也荡然无存。2005年,任城区各界先后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规划建设凤凰台及其周边景区,将重现“凤台夕照”景观。修复后的凤台古貌新姿,更显巍峨壮观。
夏义勇介绍,凤凰台建筑风格匠心独具,国内罕见。此台坐南面北,共分三层,台高11.5米,底部4000平方米,顶部1600平方米,按照两仪,四象,八卦建造,甚为考究,暗合三才、天罡、地煞之数。
凤凰台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影响着景区的规划。夏义勇告诉记者,凤凰台所处的位置曾是京杭运河河段的中心位置,现在恰好处于运河河道和327国道的中心位置。景区的规划设计突出“中和”思想。景区以凤凰台为中心,以现有的幸福河为基础,计划环凤凰台延长河道,引运河水入河,再现小桥流水的景观。
任城旅游局促进科长孔海勇介绍,任城区计划将景区建成集“始祖文化”、“运河文化”、“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人文景观。目前景区规划已经上报至任城区政府。凤凰台景区二期工程正准备启动,周边50米的广场、台南直达滨湖大道的凤凰台商业街即将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