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马会”既共同书写了两岸关系最大公约数,也发出了台海事务应由两岸中国人共同解决的信号,更开辟了两岸良性互动的新空间。
孔孟之乡讯 据新京报报道,11月7日下午3点,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在数百名中外媒体记者的瞩目下,两岸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间长达70秒左右。这历史性的一握,冲破了两岸交流形式的最后束缚,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习马会”举行之时,正值台湾选举升温的敏感时间点。有人认为,“习马会”旨在影响台湾的选情走向,这种研判过于狭隘。如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两岸领导人会面后的记者会所言,大陆不介入台湾选举。大陆关心的是推动两岸关系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看重的是两岸关系过去66年历程给人们的启迪。

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会面
“习马会”的历史性意义,首先在于总结了两岸交往的历史经验,共同书写了两岸关系的最大公约数。细心的人可以发现,“习马会”上两岸领导人对两岸关系的政策主张阐述,不乏共同点和相互呼应之处。两岸领导人都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的政治基础;两岸领导人视致力于中华民族复兴为两岸的共同使命;两岸领导人都认为,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彼此的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不应成为干扰两岸交流合作,伤害同胞感情的因素。这三个共同点,实际上构成了两岸关系最大公约数的主要内涵,由此也明确了巩固和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
“习马会”的历史性意义,还在于发出了台海事务作为中国内部事务,应当由两岸中国人共同解决的信号。从1993年“汪辜会谈”以来,到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登陆”,再到此次两岸最高领导人会面,尽管期间两岸关系的发展曾经出现波折,但是从经济交流、人文交流到政治商谈的发展轨迹没有改变,两岸和平发展的趋势已初步形成。这证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习马会”的历史性意义,还在于开辟了两岸良性互动的新空间。对于台湾方面建立两岸热线的呼吁,大陆方面积极予以回应,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之间有望建立起沟通热线,从而推动两岸高层交往机制化、日常化。对于台湾涉外活动问题,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大陆愿意通过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同时,大陆方面欢迎台湾同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欢迎台湾以适当方式加入亚投行。这些主张不仅有助于提振台湾经济,增进两岸的民心交流,也有助于两岸关系进一步向命运共同体演变。
当然也要看到,尽管“习马会”受到台湾多数民众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但也存在一些“逢中必反”、试图绑架两岸关系牟取政治利益的杂音,“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也仍然是对台海和平的现实威胁。“习马会”的全部意义,还需要时间来释放,还需要未来去注解。但是,“习马会”已经定锚了两岸关系发展方式和发展方向。未来无论台岛政情如何变化,都需要考量,是遵循过去7年已经得到验证的和平发展之路还是改弦易辙,更有利于台岛未来与台海和平。就此而言,“习马会”必将产生超越现实政治的深远影响。
相关报道:
各国媒体聚焦“习马会”的哪些方面?
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7日下午在新加坡举行会面。
习近平在致辞中表示,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过去七年,台海局势安定祥和,两岸关系成果丰硕,两岸双方和广大同胞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正因为有了这七年的积累,两岸双方才能迈出今天这历史性的一步。
马英九在致辞中回应称,当前的两岸关系,已经是1949年以来最为和平稳定的阶段。今天在双方这些年来建构的“制度性协商”之下,达成了两岸和解与合作,推动了永续和平与繁荣,而这也是两岸及国际社会共同的期待。
据央视报道,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介绍两岸领导人会面成果时表示,两岸领导人在会面中以相互尊重和建设性的态度,围绕推进和平发展、致力民族复兴的主题,坦诚深入交换了看法。他强调,我们关心的是,推动两岸关系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更加看重的是,两岸关系过去66年历程给人们的启迪,更加看重两岸关系的未来。
对此,各国媒体均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下面让我们来盘点下各方关注的焦点。
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会面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这是习近平同马英九握手
握手
美联社、路透社和法新社纷纷聚焦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握手的历史时刻,并第一时间发布了快讯。此外,还在稍后的详讯中回顾了1949年之后两岸关系的历史进程,称两岸领导人的会面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法新社称,“习马会”在推动两岸稳定发展等层面上,是“向前迈进最为显著的一大步”,成为两岸关系史上的关键里程碑。
美联社称,两岸有关部门2008年以来签署了23项协议,而两岸领导人今天的会面将两岸关系“带入了新局面”。
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会面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这是习近平同马英九在交谈。
称呼
“习马会”在新加坡举行的消息一经传出,便引来各家外媒对于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时如何称呼的种种猜测。事实上,11月4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就已宣布,此次会面双方以两岸领导人身份和名义举行、见面时互称“先生”,是经双方商定的。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体现了搁置争议、相互尊重的精神。
会面甫一开始,所有人就座后,习近平微笑询问:“马先生,我们可以(开始)了吧”。正式致辞中,习近平以“尊敬的马英九先生”开场。约4分半钟后,他说:“我先讲这些,谢谢马先生,谢谢大家!”
随后,马英九致辞,以“习先生”开头,5分钟的开场白内5次提到“习先生”。
有媒体分析,以先生称呼对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跨越了66年的时空。
颜色
美国《纽约时报》和路透社在今天的报道中关注了习近平与马英九各自佩戴领带的颜色。其中,路透社文章称习近平佩戴的红色领带与马英九佩戴的蓝色领带的颜色分别代表他们所属政党。
此外,有些外媒则聚焦于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握手的会场布置颜色,其中,黄色背景板引起了热议。
里程碑
新加坡媒体纷纷以“缔造历史”为题,对此次“习马会”进行大规模宣传。《联合早报》援引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观点指出,新加坡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1993年促成了历史性的“汪辜会谈”,如今两岸在职最高领导人的会面,其层级更高于汪辜会谈。郑永年表示,当新加坡进入后李光耀时代,现任总理李显龙领导下的新加坡,也希望继续扮演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角色。
澳大利亚两大媒体集团旗下主流大报均以大篇幅报道“习马会”。《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国际编辑沃克尔在评论中表示。亚太地区的目光将带着极大兴趣聚焦这次历史性会面,这显示出中国大陆在处理台湾问题上可能会采取更灵活的措施。
法国主要日报《费加罗报》网站4日刊登的文章称,分析人士认为,这次会面将能够使两岸在最高层建立直接和持久的联系。
英国《每日邮报》也称两岸领导人的会面是两岸关系自1949年以来的重大转变。
“习马会”二人致辞全文
习近平首先发表致词说:
尊重的马英九先生,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今天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两岸领导人见面,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历史将会纪念今天。
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给无数家庭留下刻骨铭心的伤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然而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同胞亲情的力量终于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冲开了两岸封锁的大门。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过去七年,台海局势安定祥和,两岸关系发展成果丰硕,两岸双方和广大同胞为此付出大量心血。正因为有了这7年的积累,两岸才能迈出今天这历史性的一步。在此,我要向所有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做出贡献的同胞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共享美好未来。
两岸双方应该从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得到启迪,以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担当,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选择。我们应对以行动向世人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并共同为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关系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我先讲这些,谢谢。
以下是马英九致词全文:
习先生,大陆与台湾代表团的各位女士、先生,以及在场的媒体朋友们,大家午安,大家好!
今天,我与习近平先生分别以台湾与大陆领导人的身分,穿越66年的时空,伸手相握,握着两岸的过去与未来,也握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深具历史意义。
22年前,也就是1993年的4月,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与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在新加坡会面,签订了4个协议,为两岸制度化协商打下了基础。12年前,也就是2003年的10月,我在“东亚经济高峰会”上,与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资政对谈。当时我们都认为:“两岸的发展,要以人民的利益为依归”。
此刻,我和习先生相对而坐,共聚一堂,在我们背后的,是两岸分隔超过一甲子的历史;在我们眼前的,是这几年来,双方致力“以对话取代对立、以和解替代冲突”的成果;在我们手上的,是永续和平与繁荣的目标。此时此刻,海峡两岸正大声向全世界宣示巩固台海和平的决心,以及促进区域和平的讯息。
#p#副标题#e#这66年来,两岸在不同的体制下发展,能够从军事对抗转为合作交流,绝非朝夕之功。7年多来,两岸签订了23项协议,创造了4万多学生交流、每年800万旅客往来与1700多亿美元贸易的空前荣景。这些巨大改变的基础,都在于“和平”。
历史为两岸留下了错综复杂的世代课题,这正是“尚书”所说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对于各自坚持的敏感议题,需要双方正视现实,以智慧、耐心与诚意务实处理。但是,我们依然能够努力在双方这些年来建构的“制度性协商”之下,达成了两岸和解与合作,推动了永续和平与繁荣,而这也是两岸及国际社会共同的期待。
今天,我愿提出维系两岸和平繁荣现状的五点主张:
第一、巩固“九二共识”,维持和平现状。海峡两岸在历史为两岸留下了错综复杂的世代课题,这正是《尚书》所说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对于各自坚持的敏感议题,需要双方正视现实,以智慧、耐心与诚意务实处理。但是,我们依然能够努力在双方这些年来建构的“制度性协商”之下,达成了两岸和解与合作,推动了永续和平与繁荣,而这也是两岸及国际社会共同的期待。
第二、降低敌对状态,和平处理争端。两岸目前已不再处于过去的冲突对立,双方应持续降低敌对状态,并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第三、扩大两岸交流,增进互利双赢。两岸目前尚未结案的议题,例如货贸协议、两会互设机构、与陆客中转等,应尽速处理,以创造两岸双赢。
第四、设置两岸热线,处理急要问题题。两岸目前在海基会、海协会首长之间,与陆委会、国台办副首长之间,均已设有联系机制。今后应在陆委会、国台办首长之间设立热线,以处理紧急与重要问题。
第五、两岸共同合作,致力振兴中华。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互助合作,致力振兴中华。
这五点主张不是为一己之私、单方之利,而是为了后代子孙的幸福。我诚挚地希望,双方都应该重视人民所珍惜的价值与生活方式,维护两岸和平,以中华文化蕴涵的智慧,确保两岸互利双赢。
习先生,当前的两岸关系,已经是1949年以来最为和平稳定的阶段。这几年,我常常在台湾的大学校园中,看到两岸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运动、一起演奏、一起欢笑的画面。那种自然的水乳交融,往往让我既欣慰,又感动。他们有热情、有创意;但他们没有仇恨,没有包袱;他们能在人生较早的阶段建立友谊,一定可以为两岸永续和平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好好珍惜、扩大这个基础。
北宋大儒张横渠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习先生,为了两岸人民,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中华民族开创更和平灿烂的未来。
谢谢大家!
“习马会”后马英九的真情告白
中国台湾网11月7日新加坡讯(记者 王思羽) 在与习大大共同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握手会面,并进行会谈后,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下午五时许,携陆委会主委夏立言等随员再次步入会场,亲自召开台湾方面记者会,介绍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情况。
不少熟悉、欣赏马英九的人近年都有同感,或许是被岛内波诡云谲的政坛风波及在野党的蓄意杯葛压榨得心力交瘁,昔日的“师奶杀手”早已春风不在,有时竟还颇显颓然。前不久的一次国民党中常会中,面对党内中常委炮声隆隆,与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并肩坐在主席台中央的马英九,头发较盛年时明显稀疏,且脸颊瘦长,颧骨高耸,双颊塌陷以致嘬腮。让人看了不禁唏嘘。
但今天见到习大大的马英九气色真是好多了,不敢说如沐春风却也轻松祥和。半个多小时的记者会中,马英九在聆听、回答问题时不时面露微笑,甚至偶尔有意无意抖点“包袱”,让连日来神经紧绷的记者们舒心一笑。
马英九眼中的习大大什么样?
记者会开始了,马英九开始介绍与习大大会面的情况和成果。他表示,今日会谈的重点,首要就是巩固“九二共识”,维护台海和平。马英九表示,自己已在会谈中当着习大大的面强调,台湾方面对“一个中国”的表述方式不会涉及“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此外,维护台海永续和平与繁荣是两岸发展的共同目标,台湾方面会继续巩固“九二共识”基础,维系和平现状。
据马英九透露,习大大也留意到,小马哥在“九二共识”这一议题上很是“资深”,具备几十年的“专业经验”。“算起来二十七八年的经验,当时‘九二共识’达成时我就是陆委会主委”,马英九说。
他特别指出,今日会谈气氛“很融洽,而且非常正面”,对于稳固“九二共识”,形成两岸关系超稳定架构有帮助。“气氛很好,双方对于举行这样的会面都肯定,态度非常健康正面。”马英九说,“我发现习先生讨论问题时非常务实、弹性和坦率。”
有记者发现,马英九在与习大大会面时,特别把西装扣子解开了,继而询问参加历史性会面,与习大大握手时到底是个什么感觉和心情?马英九笑着回答,“解开扣子是因为手举起来,拉得很紧。”与习大大握手的感觉则是“蛮好啊,我们俩个都很用力。”现场爆发出一片笑声。
“习马会”的最大共识是什么?
马英九在记者会中明确指出,今日“习马会”有很明显的共识,那就是:两岸关系之所以能突飞猛进,达到66年来最稳定和平的状态,主要就是基于”九二共识”。
他指出,自两岸达成“九二共识”以来,今天是第一次由两岸领导人针对该项议题,展开彼此交流。对此,有记者提问,既然23年后,两岸领导人首次就次展开会谈且具有共识,为何不索性称为“一五共识”?对此,马英九回应称,“九二共识”是个不错的安排,7年来两岸的发展足以见证。“不能每年换一个共识,每年换一个年份,这不是红酒。”
马英九表示,“九二共识”能够引领两岸走向和平和繁荣,是个成功的共识,也许这中间会有小落差、分歧,但通过两岸不断协商、弥补,依旧让人觉得非常可行。“‘九二共识’能促成我们7年来的成果,就是了不起的功效!”
卸任前会有“习马二会”吗?
面对新加坡女记者关于“卸任前有没有可能‘习马二会’”的提问,马英九笑回“你走得蛮快的”。他表示,要先把这次会开完,再去追踪成果落实,对于两岸货贸协议、两岸互设办事机构、陆客来台中转等议题,他期盼在本次会后能有新进展。马英九认为,两岸关系发展应循序渐进,与时俱进,方能水到渠成。
马英九告诉与会者,有人问他“任期仅剩6个月,干嘛还要进行‘习马会’?”他表示,虽然自己的任期只剩6个月,但台湾与大陆的未来长期交往需要打好基础,“7年来我们一直在做打基础的工作,也创造了台湾跟大陆处于超稳定结构的可能,对此需要细致的呵护,不是嘴巴讲讲(就可以),天底下没有这样的事。”
马英九同时感叹,两岸问题特殊而复杂,一路走来不易,真的要珍惜。小问题一定会有,但不要因为小问题影响到大方向,这是他今天今日会谈切为深刻的感受。
他强调,参加两岸领导人会面不是为了一党之利、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台湾可以与大陆继续互动,为两岸领导人会面常态常态的迈出第一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已经到这个地步了,双方领导人还没见过面,这是蛮奇怪的事情。这个时候能够见面,把相关问题统统盘点一下,很坦率的交换意见,这种机会应该属于是经常性的活动。”
(综合人民网、新华网、环球网、中国新闻网、凤凰网、中国台湾网消息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