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9月19日,由《中国旅游报》主办的中央媒体采风团集体采访精炼而成,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美丽中国行济宁篇》在济宁首发。中国旅游报社社长高舜礼出席首发式,中国文化报、中国消费者报、国际在线、第一旅游网等中央媒体、网络媒体共同见证了首发仪式。作为2015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活动也拉开了文化节的序幕。
今年7月15日,“2015美丽中国行·聚焦文化济宁”中央媒体大型采风活动第九站走进济宁,由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记者近20人组成的采风团深入到济宁各县市区采风采访。媒体记者贯彻“走转改”精神,切实转变作风和文风,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用生动鲜活的文字为济宁勾勒出一幅集丰富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山水和浓郁的民俗风情为一体的画卷。记者们将采访中的所见所想付诸笔端,浓缩成册。有了《美丽中国行济宁篇》的诞生,该图书共计收集了来自20几位记者在济宁采访期间刊发的文章。该书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济宁的历史文化和秀丽山水,从一个崭新的角度为世人了解济宁旅游开辟了新的视角。是真实反映济宁旅游实际的百科全书,对于指导济宁旅游发展,对外展示旅游形象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济宁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是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五大圣人诞生地,儒家文化、始祖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佛教文化和红色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经过多年发展,全市现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3座,省级旅游强县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国家A级景区52处,旅行社134家,星级饭店59家,丰富完善了吃、厕、住、行、游、购、娱等多种旅游要素配置。
近年来,济宁市突出“文化济宁”目的地形象,丰富旅游品牌体系。确立了“孔孟之乡 运河之都 文化济宁”城市旅游形象品牌和“文化济宁”旅游形象logo标识。重点培育了“孔子故里 东方圣城”、“天下水浒 大义梁山”、“大美微山湖”、“中国泉乡 生态泗水”等城市旅游品牌,重点打造了曲阜孔子文化节、汶上太子灵踪文化节、梁山水浒文化节、泗水赏花汇、微山荷花节等旅游节会品牌,重点包装了国学经典研学游、文化经典体验游、圣地乡村生态游等3大系列14大主题33条线路产品。整合全市23个重点景区景点,推出了100元的济宁旅游惠民“一卡通”年票,实现了一卡在手、畅游济宁。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旅游品牌体系,可以满足游客文、商、养、学、闲、情、奇等各种旅游需求。
此外,济宁市还积极实施文旅融合,全力发展研学游、乡村游。依托济宁浓厚的文化底蕴,深入挖掘儒家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等文化资源内涵,实施了研学旅游“十百千”工程,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修学游发展打造全省修学游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策划包装10大主题产品,提升完善研学基地26个,储备命名专业人才500名,成功打造了曲阜“儒源研习班”、“背论语免费游三孔”、邹城“我的成人礼”、梁山“游水浒做好汉”等一批研学项目。2014年以来,全市共接待研学游团队5000余批次,接待游客超过10万余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5亿元左右,举办孔子大学堂、国学班等主题班6000余期,受训人员近20万人次。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了乡村旅游示范工程,出台了《济宁市乡村旅游示范单位评定办法》,指导各县市区编制了县域乡村旅游规划,84个村1525户完成改厕改厨“双改”工作,组织185名乡村游示范户参加了省局组织的赴台湾学习考察活动。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11个村列入全省乡村旅游扶贫计划。2014年以来,累计发展县域乡村旅游培训基地10个,培训从业人员1000余人,发展20户以上乡村旅游经营户规模化发展村19个,新增山东省旅游强乡镇8个、特色村29个。
近年来,济宁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和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产业,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度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坚持政策引领、项目带动、营销突破、环境提升,旅游业发展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14年接待国内游客5152.7万人次,同比增长9.62%;实现旅游总收入443.4亿元,同比增长12.94%;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1%。2015年第一季度接待国内游客977.86万人次,同比增长7.93%;实现国内游客消费82.18亿元,同比增长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