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从资源型城市向信息产业领域转型的成功样本
――民建山东省委赴济宁调研信息产业发展侧记
联合日报记者 马洪香
随着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落户济宁,这个鲁西南曾经以煤炭、传统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顿时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全省惟一一家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省政府在省“十三五”规划、产业规划中,将明确济宁“山东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定位,将聚集要素资源,在财税金融、平台建设、土地指标、人才引进、大数据等八个方面给予济宁市定向支持。素有“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之称,具有7000年文明史的文化济宁,缘何实现了从资源型城市向信息产业高科技领域的高起点转型?济宁在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又具备哪些优势?其崛起的背后有哪些经验?未来发展中,需要哪些工作来推进信息产业目标的实现?
8月17日至18日,省政协副主席、民建省委主委郭爱玲带领部分民建会员中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赴该市调研信息产业发展,以期加快推进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我省信息产业融合创新、传统产业升级。
党委政府重视:腾笼换鸟 振翅高飞
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推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济宁市委市政府下决心,要破解资源型城市转型这道世界性难题。民建省委在调研中发现,近两年来,该市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实现工作指导转变”的战略部署中,以产业转型为主抓手,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特别是2013年以来,随着惠普、甲骨文等一批国际知名IT大企业的落户和转型实践的不断深入,济宁市进一步找到了产业转型的突破口,把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抓手,深度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以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速膨胀新兴产业,加快构建新型产业体系。
“为了推进信息产业建设发展,去年9月,济宁市召开了信息产业发展大会,制定了发展规划,出台了扶持政策,设立了2亿元的引导资金,明确了‘一核多园’的发展布局,力争5年左右时间把信息产业做到千亿规模,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新硅谷’。” 济宁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平昌这样告诉记者。
“突破信息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也是市政协的重点工作。济宁市政协主席韩军告诉记者:“市政协组成了专题调研组,联合民建、民进等民主党派,围绕‘突破信息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一课题实地调研,多次座谈研讨,并就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如何推进开展了专题协商议政。”市政协认为,济宁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长期支撑经济发展的煤电、煤化工、工程机械等传统产业优势正逐步消失,改革发展的任务越来越重。市政协认为,充分认识突破信息产业发展的必要性,真正从发展战略、资源配置、载体建设、政策保障上全面体现“第一优先”,只争朝夕地推动信息产业突破发展。并就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马平昌介绍:“在全面推动下,今年5月,济宁市委‘建议将济宁列为省信息产业基地有关情况的汇报’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分别作出重要批示。6月省政府就济宁信息产业发展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同意将济宁列为‘山东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集聚要素资源,给予定向支持。为助力我市信息产业发展,并召开了山东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现场推进会,进一步统筹全省信息产业项目布局。”
高起点转型:信息技术产业在文化济宁崛起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济宁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周洪介绍,“我们分析并运用IT行业的特点和规律抓招商引资,把招大引强、集群式发展作为加快膨胀信息产业的主要路径,充分发挥惠普、甲骨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作用,一大批知名IT企业集群式落户。”周洪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市已落地在建信息产业过亿元的项目共58个,总投资达561亿元,近期有望落地的项目有46个,预计总投资可达321亿元。随着鼓励支持信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逐步兑现,信息产业企业开始膨胀发展,2014年济宁市信息产业销售额超过300亿元,上半年,全市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70亿元。全市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竞争力不断加强,形成了光伏LED、蓄电池、光通信、物联网等多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创新能力增强,‘两化’融合推进;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智慧济宁’建设扎实进行。我市被列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院士工作站41个,近年来,我市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6名,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陪同调研的民建济宁市委主委、副市长吴霁雯如数家珍地不时向郭爱玲一行介绍着信息产业发展情况,“民建会员、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云农场网创始人王书平,目前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农资电商交易平台,上半年实现销售额58亿元。”
助推转型发展:民建省委关注信息产业 推动“两化”融合
近年来,民建山东省委高度关注我省经济发展,多次组织专题调研,并把适应经济新常态、助推转调发展作为重点课题召开专题座谈会,在“营商环境、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创业创新、企业资金”等多方面、多角度地提出建议对策,为省委省政府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郭爱玲表示,作为经济界的参政党,此次之所以及时对济宁市信息产业发展调研,就是参考其经验,深度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为加推动我省传统产业升级形成有价值的建议。济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起步早、起点高,战略决策精准,在信息产业建设上走在了全省前列。经济转型靠的是思想解放,资源型城市的结构优化,重在因地制宜,选择合适自己的路径,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济宁市在全面转型资源型城市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通过两天的实地考察,调研组一行深切感受到济宁市浓厚的信息产业氛围,民建省委副主委、枣庄市副市长赵联冠表示,信息产业基地落户济宁将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抓好顶层设计,高起点谋划信息产业发展方向,健全完善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增强服务能力,要千方百计呵护企业发展。
“可以进一步提升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等建设规模,以整体辐射到周边城市,以推动本地的信息产业发展。”民建泰安电子商务专委会主任李勇则表示。
民建山东财经大学委员会会员、山东财经大学教授韩慧健谈到,发展信息产业需要高端人才,要破人才瓶颈,加快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要构建门类广、层次高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创建各类信息人才培训中心。要构建视野广、水平高的管理人才队伍。突破平台建设,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省政协委员、民建省直九支部主委张法水表示,转型发展需要立法先行,要建立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来保护信息产业发展。要用法律引导改革、推动改革,用立法手段来保证以保证信息产业发展的延续性、可持续性。
“破解难题最重要的是制度保障,济宁市信息产业充分具备成为城市新经济增长点的条件,有正确的引导和培育,信息产业将成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活力的源泉,有力地推动济宁走向可持续发展。”郭爱玲指出,资源型城市就要坚持开放意识,坚持法治思维,以转型谋发展,要抓住发展的实质,加快谋划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办法措施,像济宁市一样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