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7月26日,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济宁市汶上县郭尚书林一期修复工程竣工,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具有重要意义。郭尚书林修复工程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原则,吸收郭氏族人400余万社会启动资金,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旅游景观开发建设的新途径。其实,类似郭尚书林修复工程这样以资源整合为引领,以社会注资作支撑的乡村旅游景观,在汶上县还有不少,有的正在开发建设,有的已经产生效益,共同推动全县乡村旅游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体现家族感召,文物景点开发建设另辟新路径
为弘扬尚书文化,彰显先祖遗风,汶上郭氏家族于2014年元月1日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郭尚书诞辰500周年祭祀大典”,组建了尚书林修复筹建委员会,递交了文物修复申请报告。郭氏族人代表郭伟表示:“修复尚书林圆了自己很久以来的梦想,能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做点事情,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尚书精神的感召鼓舞下,在全体族人的共同努力下,以郭伟慷慨解囊近300万元资金为基础,带动郭氏宗亲400余人踊跃捐款捐物,郭尚书林修复工程得以稳步推进。
汶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全县共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若干处。汶上同时素有“小县不大四尚书”美誉,明代工部尚书郭朝宾逝后建有郭林石刻群,十分威严雄伟,艺术价值较高。郭尚书林修复工程分为三期,一期工程主体修复林墙、二道牌坊、三大拱圈门、御祭碑楼等古建筑,二期、三期工程将启动前案、名堂、金水桥及尚书文化广场等建设,预计投资超过1000万元,努力打造成为游客体验传统文化和郭氏族人祭拜先祖的乡村旅游文物景点。
借助集体力量,村民投资旅游项目开辟新天地
汶上县南站镇曹堂村原来是个名不见经传的社区,就在这个夏天“火”了一把。该村集体投资建设的金沙滩游乐园开业以来,已经吸引周边上万游客参观体验、嬉戏娱乐,逐渐成为汶上消夏避暑旅游的良好去处。该村支书郑则杰表示,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无污染、前景广,希望金沙滩项目的落地,能够增加村民就业岗位,为百姓带来创收,真正尝到旅游的甜头,捧上旅游的“饭碗”。
据悉,大运河分支流经曹堂,水域消失后成为废弃的坑塘。为了变废为宝、改善村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该村大胆尝试,每家每户筹资5万元,总共募集资金900余万元,紧密结合旅游产业和游客需求,打造了金沙滩游乐园。金沙滩游乐园于7月19日正式开园,一期工程占地100余亩,主要为水上游乐项目,包括滑水、帆板、螺旋滑梯、水上蹦床、儿童挖掘机等。二期、三期工程还将建设采摘区、餐饮区、垂钓区以及民事体验区等。
实施精准发力,汶上乡村旅游发展拉开新篇章
乡村旅游发展对于完善汶上“三区一带”旅游格局,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满足中短程游客消费需求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按照《汶上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求,以“记得住乡情、留得住乡愁”为内涵,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汶上县依托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精准发力,借力借势,重点打造大汶河、彩山、莲花湖和南旺大运河四大乡村旅游综合体,乡村旅游崛起指日可待。
除上述郭尚书林和金沙滩游乐园两处乡村旅游景点外,汶上县军屯乡大汶河旅游度假区已见雏形,马山民族村村容整洁,正在引水上山,开发小桥流水乡村美景,重点扶持梅山村传统古村落打造成为类似泗水县王家庄村、邹城市上九山村乡村旅游亮点项目。白石镇通过建设生态旅游屏障,谋划资源整合开发,吸引河南客商投资500余万元建设了生态有机茶园,正在谋划开发昙山“夏季滑草、冬季滑雪”特色项目,积极创建省级旅游强乡镇。苑庄镇北坡村借助紧邻莲花湖湿地区位优势,成立乡村旅游农民合作社,新上数家农家饭庄,积极发展垂钓、采摘项目。次丘镇朱庄村围绕孔子宰中都遗址,不断探索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路子,等等。
目前,纵观汶上全县上下,乡村旅游发展已呈多点开花态势。下步,汶上县将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旅游发展新规律,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深化项目开发,实施资源整合,谋求政策支持,必将会开启乡村旅游发展新篇章,实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