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济宁市委、九三学社就日前就市太白楼重建事宜提出建议案。全文如下:
“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是济宁城市发展的定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做好文化的文章、运河的文章、生态的文章。济宁的曲阜、邹城有孔孟文化,梁山有水浒文化,汶上有佛文化,微山有南四湖。作为市的中心区更应该有标志性建筑和文化。重建济宁太白楼,打造济宁城市名片,是广大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据史料记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济宁生活达23年之久,在济宁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学术界一致认同,济宁是李白的第二故乡。太白楼是李白在济宁的居家住所,从唐至今延存了1300余年,是济宁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和佐证,这一可观的形体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国内其他任何地方绝无仅有,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项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既是可见的建筑形态存在,又是文化内涵积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成为济宁市的可视地标和精神地标。但现在的太白楼已远不能适应这种要求,据调查考证,原济宁太白楼曾几次迁址。现在位于济宁市区的太白楼是1952年改建,因受当时条件所限,没有图纸、缺乏规范、土法上马,历经五十多年风雨,现已成为危楼。台基东西面墙已出现坍塌危险;地下防空设施使整个楼体出现下沉;东南角基石已经断裂;二楼楼板、龙骨、板材已经变形;二楼游廊,为方柱圆拱,其建筑风格与传统的民族建筑不相协调,该楼也不能反映当年李白所处年代的风貌。我们认为,重建太白楼确有必要。一是济宁市区需要地标,需要具有济宁特色的亮点。二是太白楼位居市区中心繁华地段,易于展现济宁对外形象。三是濒临古运河,对面是济宁河湖旅游最佳码头,能强化游客旅游印象。四是重建后,可以作为大型文化演出、集会休闲广场,成为济宁对外宣传的名片。
办法或措施(具体建议):
1、建议规划、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组织人文专家、民俗专家、学者,通过不同形式,对李白在济宁对历史文化的贡献、济宁太白楼在济宁的影响、太白楼与李白的关系、太白楼的历史沿革、建筑风格等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和考量。
2、以重建太白楼为契机,努力提高广大市民的文化名城建设意识。通过我市的新闻媒体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讨论,重点是太白楼要不要重建,怎样建,建什么风格的太白楼才能体现李白所处时代的风貌,怎么建才能成为济宁市区的城市名片和地标。把讨论的过程变成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文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
3、重建太白楼要科学规划、精心选址、精心打造、分步实施。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精神,我们认为,太白楼的重建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定位。一是重建要体现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特色,就地重建,以建唐代式样为宜。二是在总体的把握上,要体现纪念、旅游、研究三大功能。三是重建要体现建筑与环境的统一。要与我们正在规划建设的运河景观核心区统筹考虑一并规划,要把运河总督衙门、铁塔寺、声远楼、玉堂酱园等景点纳入太白楼景观区,形成一个大的景观。充分体现楼与运河两岸建筑风格的协调,楼与广场和道路的协调,楼与街面建筑风格的协调,楼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4、在太白楼整体的设计上,要体现多视觉、多功能、立体化。要处理好建与养的关系,形成文化产业。太白楼的设计可以考虑向空间和地下发展。楼下有大型停车场和防空设施,楼上有容纳各类大型展览的场地,实现以楼养楼略有节余的目标。太白楼前要有大型广场,广场的设计要兼顾举办大型文艺演出、大型集会、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等多项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