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科班出身,没有特殊背景。鲁中南平派鼓吹乐传承人孔德远,凭借出色的吹奏,精湛的艺术表演,长年活跃在乡间百姓大舞台上,给广大百姓以艺术享受,成为邹东、泗南著名的草根艺人。
孔德远系邹城市田黄镇人,出生在泗南农村,扎根于邹东田黄镇。初识孔德远,给人的印象就是待人亲切,性格豪放。他告诉笔者,山区逢百姓家婚嫁丧葬、生辰寿诞、开业庆典等“行事儿”,只要事主发请柬,鼓乐班届时到场“上事儿”,为事主们尽情演奏。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晴空日丽,他们总是开着摩托车,载满了音响和乐器,奔忙于邹城、泗水、曲阜、平邑、宁阳等地。
孔德远出身于艺人世家,其父孔令华是邹东、泗南地区小有名气的民间艺人和地方剧团演员。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让孔德远从小就迷恋上了乐器演奏。他7岁即跟父亲学艺,父亲教练严厉,开始只教他打铜板、敲鼓点、练节拍,稍后才让他坐练吹奏功,再后来他就跟父练走吹功,逐步地学会了“一句板(句板第一段)”、“天下同(快欠场)”、“快慢裸子(抬花轿)”等一些唢呐短曲。二十多年执着而艰辛的从艺之路,使孔德远练就了一身唢呐吹奏技艺。他能熟练地演奏近百首传统和流行的唢呐曲目。孔德远笙、笛吹奏也很有水平,他能边吹唢呐边敲扁鼓、锣和铜钹等打击乐器。坐场演出时,他一个人就是一台戏。他用唢呐演奏的《集贤宾》、《庆贺令》、《十样景》 和《五六五》等曲目,行腔自如,抑扬疾徐,曲折跌宕。让人叹服的是,同一首唢呐曲子,他在婚娶和丧葬的不同场合,能够吹奏出不同色调。
2010年,孔德远作为平派唢呐特邀演员,随鲁南艺术团赴上海世博会,参加了山东活动周巡回演出。2012年,他参加河北邯郸中国首届吹歌节,获得最佳演奏奖。2013年,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其作品《赶山会》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2014年5月,他远涉重洋赴加拿大多伦多参加了中加文化交流演出。
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鼓吹乐技艺,孔德远在从艺生涯中,特别注重苦练基本功。同时,他还先后远赴东北、新疆、河北等地,向名家学习,与同行切磋技艺,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使传统唢呐艺术发扬光大。
在与孔德远的交流中,他说得最多的就是:“俺是农民艺人,俺的根在乡村。百姓的日子里需要我们,俺就把这事儿,视作终身追求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