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习主席访问法国,繁忙的行程中,安排了对里昂中法大学的参观访问。听说习主席要来参观,99岁高龄的著名旅法华人翻译家李治华坐着轮椅回到母校。习主席俯身亲切地握住李治华的手,称赞他的执著精神和学术才华。李治华历时27年,翻译完成法文版《红楼梦》,为中法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看到这条新闻,我感觉到这位老先生十分面善,赶快翻找相册,找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迎来了早就想来曲阜参观的李治华先生和夫人一行。我当时在外事办工作,负责接待李先生一行,陪伴了他两天。那时的李先生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带着夫人对孔府的每一个细节都耐心观赏、拍照记录。后来才知道他担任着一项重要使命,把中国文化精华中的精华《红楼梦》翻译成法文。孔府的精美建筑和古代园林,完全可以想像成贾府和大观园。
李治华1915年出生于北平,自幼聪颖,5岁就识5000个汉字。上中学时,酷爱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对文学,十分痴迷。1937年,李治华毕业于北平中法大学法国文学系,即被国家保送到法国深造。在法国一所学校的课堂上,老师对同学们说,你们班上有两位中国同学,谁愿意帮助他们?美丽的法国少女阿蕾扎伊思大胆地举起了手。这时,阿蕾扎伊思刚开始学中文,对遥远的中国充满向往,她开始只想向李治华学习中文,并帮助他学习法文,沒想到日久生情,两人都深深地爱上对方。1943年10月,李治华同阿蕾扎伊思结了婚。婚后,李治华借《诗经》里的字句为妻子取中文名“雅歌”。
195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出版一套《东方知识丛书》(又名《世界文学名著》),精通法国文化的李治华应邀参加了这项工程,他自报选题《红楼梦》。一位同行提醒他,翻译《红楼梦》可是块十分难啃的硬骨头。一腔热血,神圣的使命感以及对中法文化的透彻理解,使李治华感觉这项任务“非我莫属”。他迎难而上,勇敢地接受了任务。尽管有如此充分的思想准备,所遇到的困难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当时他自己也没想到,翻译这部书竟让他付出了27年的心血!原因之一是李治华并非专职翻译,他还要从事繁忙的教学工作,原因之二是《红楼梦》实在太难译了。李老说,肯定需要查阅大量资料,有时查不到,就写信向国内专家求教。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和国学大师启功,都曾给我提供过帮助。更加困难的是,当时中法尚未建交,信件都是经中国驻瑞士大使馆转寄的。
这对伉俪相扶相携走过了六十多年,其中最浪漫的事,就是携手翻译世界最伟大的作品。期间,他们生了4个孩子。李老说,我们都很简单,喜欢工作。我翻译完了,她帮助修改、打字。雅歌校对工作也同样艰辛,但充满乐趣。李治华动手翻译《红楼梦》时才39岁,而当法文版《红楼梦》面世时的1981年,他已66岁了。李治华夫妇以他们美好的年华换来了巨大成就,法文版《红楼梦》终于由法国付梓,此事立即在国际上引起轰动。李治华夫妇终于圆了自己的梦。如今,4200多页的《红楼梦》法文翻译手稿,收藏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
法国是一个频出艺术巨匠的国度,许多文学艺术大家为中国人所熟知,那么,中国能给法国提供类似的艺术瑰宝吗?李治华的努力告诉法国人,中国在这方面,一点也不比法国差。相信充满艺术细胞的法国人,同样会为中国的古典名著《红楼梦》所展示的豪华、伟大的艺术世界所倾倒。
让中国强大,让世界上伟大的两个民族相互理解,也是李治华的中国梦。习主席称赞李治华是里昂中法大学学子的杰出代表,希望他健康长寿。
看到这条新闻,我感觉到这位老先生十分面善,赶快翻找相册,找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迎来了早就想来曲阜参观的李治华先生和夫人一行。我当时在外事办工作,负责接待李先生一行,陪伴了他两天。那时的李先生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带着夫人对孔府的每一个细节都耐心观赏、拍照记录。后来才知道他担任着一项重要使命,把中国文化精华中的精华《红楼梦》翻译成法文。孔府的精美建筑和古代园林,完全可以想像成贾府和大观园。
李治华1915年出生于北平,自幼聪颖,5岁就识5000个汉字。上中学时,酷爱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对文学,十分痴迷。1937年,李治华毕业于北平中法大学法国文学系,即被国家保送到法国深造。在法国一所学校的课堂上,老师对同学们说,你们班上有两位中国同学,谁愿意帮助他们?美丽的法国少女阿蕾扎伊思大胆地举起了手。这时,阿蕾扎伊思刚开始学中文,对遥远的中国充满向往,她开始只想向李治华学习中文,并帮助他学习法文,沒想到日久生情,两人都深深地爱上对方。1943年10月,李治华同阿蕾扎伊思结了婚。婚后,李治华借《诗经》里的字句为妻子取中文名“雅歌”。
195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出版一套《东方知识丛书》(又名《世界文学名著》),精通法国文化的李治华应邀参加了这项工程,他自报选题《红楼梦》。一位同行提醒他,翻译《红楼梦》可是块十分难啃的硬骨头。一腔热血,神圣的使命感以及对中法文化的透彻理解,使李治华感觉这项任务“非我莫属”。他迎难而上,勇敢地接受了任务。尽管有如此充分的思想准备,所遇到的困难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当时他自己也没想到,翻译这部书竟让他付出了27年的心血!原因之一是李治华并非专职翻译,他还要从事繁忙的教学工作,原因之二是《红楼梦》实在太难译了。李老说,肯定需要查阅大量资料,有时查不到,就写信向国内专家求教。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和国学大师启功,都曾给我提供过帮助。更加困难的是,当时中法尚未建交,信件都是经中国驻瑞士大使馆转寄的。
这对伉俪相扶相携走过了六十多年,其中最浪漫的事,就是携手翻译世界最伟大的作品。期间,他们生了4个孩子。李老说,我们都很简单,喜欢工作。我翻译完了,她帮助修改、打字。雅歌校对工作也同样艰辛,但充满乐趣。李治华动手翻译《红楼梦》时才39岁,而当法文版《红楼梦》面世时的1981年,他已66岁了。李治华夫妇以他们美好的年华换来了巨大成就,法文版《红楼梦》终于由法国付梓,此事立即在国际上引起轰动。李治华夫妇终于圆了自己的梦。如今,4200多页的《红楼梦》法文翻译手稿,收藏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
法国是一个频出艺术巨匠的国度,许多文学艺术大家为中国人所熟知,那么,中国能给法国提供类似的艺术瑰宝吗?李治华的努力告诉法国人,中国在这方面,一点也不比法国差。相信充满艺术细胞的法国人,同样会为中国的古典名著《红楼梦》所展示的豪华、伟大的艺术世界所倾倒。
让中国强大,让世界上伟大的两个民族相互理解,也是李治华的中国梦。习主席称赞李治华是里昂中法大学学子的杰出代表,希望他健康长寿。
作者(左一)与李治华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