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圣”柳下惠的传说,大致有以下几个版本:
版本(一):柳下惠雪夜独自于家中读书,救下一妙龄女子,抱于怀中,用身体为其取暖,经夜并无邪念,女子欲以身许,柳下惠不允。
版本(二):柳下惠雪夜宿于城门,恰遇一落难美貌少妇求救,柳下惠抱少妇用身体为其取暖,女子苏醒后几番欲以身相报答,柳下惠不应,经夜并无邪念。
版本(三):夏天柳下惠外出访友,道中遇雨,进一庙中躲雨,撞见一女子正脱衣拧水,柳下惠急忙退出,坐在院中槐树下,任雨水淋湿,始终不再看女子一眼,传为坐怀(槐)不乱。


在山东兖州,关于柳下惠出生寓居之地,还有另一种说法。传说柳下惠出生在现在兖州市颜店镇故县村一带,一生大部分时间在那里度过,死后就葬在那里,国君赐封的食邑柳下邑也是那一带。在当地,过去有一块刻着“和圣故里”的石碑,还有柳下惠的墓葬,有和圣“生于故县,长于堰头,葬于故赵村”一说。堰头是故县村北毗邻的小村子,故赵村可能也是附近的古村落,不过早已不复存在。
柳下惠是春秋时期人,祖先曾是鲁国的公室,但到了柳下惠父亲这一代早就衰败了。柳下惠父亲做官得罪了朝里的权贵,丢了官职还被赶出国都,一家人流落到兖州故县一带安家落户。柳下惠就在故县出生,在他六岁时,父亲就因不得志郁闷而死,柳下惠立志苦读,长大重振家业。柳下惠长大后,为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专心读书研究学问,在离家三里地的田边建了一所独门小院,周围栽了许多柳树。等柳树长成后,春夏绿树成荫,又远离村子,没有人声嘈杂,十分清静。
柳下惠平时就在这个小院里读书,经常秉烛苦读到深夜。传说柳下惠专心致志读书的事被天界专事文职的神仙知道了,便下凡到这里探听虚实。一个冬天的深夜,柳下惠不顾寒冷,还在秉烛夜读。神仙摇身一变,幻化成为一个花容月貌的妙龄女子,来到柳下惠读书的院子,从门缝里看到青年书生柳下惠正在专心读书。神仙悄悄推门进去,柳下惠竟没有察觉。神仙寻思道:柳下惠读书果然用心,进来个大活人都不知道,我不妨再试探于他。于是,神仙化成的女子就悄悄坐到了柳下惠的一边大腿上,柳下惠仍沉浸在书里面,对女子好像视而不见,如同无物。这时连神仙都不自在了,心里说,你柳下惠也太旁若无人了吧,我就坐在你腿上不动,看你能撑多久!结果坐了足足两个时辰,神仙的屁股都坐麻了,柳下惠还是一动不动,沉迷于书中。神仙实在不忍心,就起身悄悄地走了,临走写了张字条放在了柳下惠的案几上:坐怀不乱柳下惠,专心读书成圣贤。
后来,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就传开了,不知怎么,渐渐传成了柳下惠雪夜救了一位女子。柳下惠后来做了鲁国的士师,但由于为人正直,不事权贵,曾三次被罢黜。再后来,柳下惠干脆回到家里,在他读书的地方办起了学,教授乡民文化礼仪。到了柳下惠85岁上,国君为旌表柳下惠的高尚德行和教育门人的功绩,就把故县附近这一大片地封给了他,因为柳下惠读书办学的地方多柳树,取名柳下邑。柳下惠的后人和门人有不少在学堂附近安家,逐渐成了一个村子,因为建在农田围堰的旁边,就叫堰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