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河畔,车声隆隆,尘土飞扬,一座新城正欲破土而出,北川的血脉将在这里延续。近日,本报记者赶往北川新县城的施工现场,详细了解了北川新县城的规划建设工作,同时强烈感受到了当地民众盼望新县城早日建成的美好愿望。
工地现场探建设
安昌镇以东约2公里,河水湍急,那是北川的母亲河——安昌河。
河上已经架起了一座简易的桥梁,桥面用石子铺成,各种工程车在上面川流不息,一车车的石料正源源不断地送往工地现场。各种型号的挖掘机正在来回推土、平整地基,为新县城的破土而出做最后的准备。
一个超大的主席台已在此搭建完毕,红色的背景板上写着“大禹故里 中国羌城”几个大字。大字的下面是一行小字“生态园林城 羌族文化城 和谐爱心城”,引得过往的人们不由驻足观望。
继续前行,终于来到了新北川中学建设工地,中铁二局的几十名工人已在此搭起简易的工棚。工人刘林告诉记者,他们于4月29日进驻这里,不久会有上千名工人投身北川中学建设,以保证明年8月份学校能正式竣工。
展示厅内看规划
新县城工地的附近,矗立着一座新县城规划建设展示厅,厅内墙壁上悬挂的一幅幅图片向我们描述了未来北川新县城的美好蓝图。
“安全、宜居、特色、繁荣、文明、和谐”这12字成为了新北川县城的建设标准。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图片中未来的北川新县城不仅功能齐全,而且特色鲜明。
规划者在8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积内,规划出了新县城“一廊、一环、一轴、一心”的用地结构:“一廊”指安昌河生态景观廊道,它是改善县城环境,保证小气候质量的重要走廊。“一环”指齐鲁大道沿线布局企业办公和生产服务、行政办公、集中开敞绿地、文教等城市主要公共服务功能,形成半环形服务带。“一轴”指东西向景观主轴。“一心”指城市中心公园。
新县城的城市环境相当宜人,在规划中,新县城公共绿地面积占建设用地的7.83% ,人均用地8.7平方米,市民出行3分钟以内即可到达一处公共绿地。
民众连声盼新城
在新县城的开工奠基仪式现场,放着几个宣传栏,上面有北川新县城的建设规划图,这几天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老百姓,在图中寻找自己未来的家。
30岁的陆进和妻子叶红专门从安县黄土镇赶来,看看正在施工的新县城。陆进指着西边的几丛竹子告诉记者,那里原来是他的家——红旗村。地震以后红旗村等6 个村子被划入北川新县城,村民们陆续拆迁、搬离,陆进一家五口也搬到黄土镇租房居住。新县城建好后,他们将搬回县城的安置房里。
虽然当初搬走时有些舍不得,但对于从农村人到城里人的转变,陆进夫妻还是颇为向往。“我们都急着想住进新房。”陆进期盼地说。
新县城的驻地名为永昌镇,永昌镇筹委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明年将有1万多人首先搬进新建成的住房中,未来北川县城的常住人口将达到7万人。
施工机械已经开到现场。
北川新县城规划图
7个避难场所
记者对照《规划》在立体模型图中看到,北川中学、北川教师进修学校、北川羌族文化艺术学校位于云盘山脚下A15街坊内。这里,也同北川职业中学、北川职业教育基地、县救助站、公园、体育场等7个场地一样,被规划为新县城重要避难场所。
另外,在城中央的地震纪念碑公园和新县城内安昌河的出口处,设立水环境监测点。在县城内设立3个大气环境监测点。安昌河的上游(现彩虹桥附近)设立水源保护区,下游(板凳桥附近)修建一片人工湿地。
两条商业街
如果为北川新县城东区纵向画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的齐鲁大道,几乎与中轴线重合。未来北川的行政服务中心和各局委办综合楼,恰巧就集中在齐鲁大道的最北端。从绵阳方向进入北川新县城绵北大桥后,左边规划一所业余体校,而这附近的水系,也被利用建成重要旅游景点。
而顺着中轴线往下走,就是两条城市旅游商品商业街。
开车3分钟穿县城
在未增加道路用地的情况下,北川新县城道路交通设计提高路网密度,降低路面宽度,提高小城镇居民的出行便利程度。3分钟车程,可以覆盖新北川全城。除了安昌以东新北川县城的交通,整个北川交通路网,会形成“三横四纵三联”公路网主骨架,快速通道长度约30公里,省道总长度约376公里,县道21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