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老师上课为了证明古诗词的妙用都会引用孔子的名言:“不学诗,无以言”,这是孔子教育自己儿子孔鲤说的话。但是今天不少人都把这句话的意思引申了,以为不学习古代的诗词就没有说话资本,其实并非是孔子的原意。
这里面的诗指的不是今天我们普遍意义上的诗词,而是专指《诗经》而言,也就是说不学习《诗经》在当时就没有说话的资本,考察历史,确实如此。我们从《论语》中就可以看出《诗经》的作用。
1、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这里面对于诗经作用的表述很丰富,兴是说话的时候开个头,找个引子;观是从诗中看到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群是团结群众;怨是合理的发发牢骚。通过学习《诗经》还可以知道君臣父子之道。最笨的人也可从中多了解些自然社会常识,扩大知识面。
2、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这句话孔子的意思是要学以致用,但是从侧面透漏出两点信息,第一,学习《诗经》可以为处理政事提供借鉴;第二,学习《诗经》可以搞外交。我们今天搞外交都要学外语,那时候就得学《诗经》,在外交交谈的过程中都要引用诗句说明问题,若是对答如流,那就是不辱使命,否则这个外交官就不合格。这种例子在《左传》中比比皆是。而这一点正是孔子发出“不学诗,无以言”的感慨的主要原因。
当然,今天我们将这句话引申来用也可以,但较之当时意义要轻很多,我们在日常生活可以这样用,但要知道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