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泉林不仅有龙,还是一条青龙,说明这里山青水秀,景色迷人,吸引着青龙长期在此居住。
青龙山坐落在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的北部,海拔380米,古时称卞山、关山、石屋山、金鼎玉、炉山等,为青石山体,东西走向,蜿蜓连绵,如一条长龙横卧于青山秀水之中。山上有剥牛洞、狼洞、獾洞、鸡冠洞、九顶莲花山、阴巍、仙家井、刺猬头、石鼓、石桌……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加之遍野苍松翠柏、奇花异草,仿佛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传说山中那些古老石洞,既是玉皇大帝来此视察的行宫,又是泰山奶奶的第二故乡,还是观音菩萨的避暑胜地,并且王母娘娘、莲花山奶奶、三皇姑、送身娘娘、二郎神等等,经常来此。
泉林为什么泉多如林,是因为有青龙的龙尾,日夜不停地把清澈甘甜的玉液,送到人间来。康熙和乾隆不仅喜欢这里的水,还为这里的水写下了上百篇赞美的诗句。
遥想当年的鲁班,要不是走进青龙山来,怎么能在山上叫丝茅草咬破了手,他才用心去发现,看到小草的细齿能把手咬破,他心里豁然开朗,通过千百次各种材料的试验,才发明了现代木工师父们用的铁锯,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他也因此被人们尊称为木匠的祖师爷,是这青龙山为他带来了发明创造的灵感。
传说有一年,鲁国大旱,孔子带着七十二个弟子,天天到泗河边上祈雨。一天祈雨在泗河边,见一群顽童正用乱石追砸一条小青蛇,小青蛇虽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艰难地向河里逃跑,孔子见状,立即大声喝退顽童,将受伤的小青蛇带回家中精心喂养。
几个月过去了,小青蛇的伤养好了,孔子就要把它送回河里去。一路上,小青蛇望着孔子不住地流泪,孔子心想:“这东西还怪通人性哩,难怪在讲学时,它伸长脖子,瞪着眼地听我讲经!”
孔子来到泗河边,把小青蛇放进水里,亲切地说:“回去吧!快快回到你父母身边。”
话音刚落,只见水惊浪腾,一只龙爪向孔子一挥,说道:“夫子救命之恩,弟子来日定会报达!”孔子大吃一惊,原来自己救的是一条龙。
小青蛇是东海老龙王的小儿子。龙王非常疼爱,小青龙回到东海龙宫,见了老龙王就哭。老龙王问出了何事,小青龙就把自己遇险被救的经过向老龙王讲了一遍。
老龙王说;“你遇上好人了,咱龙宫里有金银财宝,你带些去谢谢人家吧!”小青龙说:“我在他家养伤数月,知道他是位讲仁义道德的大圣人,因鲁国大旱,他每天带弟子顶着烈日在泗河边祈雨,我请求父王给鲁国降场透雨,救命恩人知道后,定比给他金银财宝要高兴啊!”
老龙王十分为难地说:“降场透雨容易,只是玉皇大帝有令,要大旱鲁国三年,玉帝的圣旨谁敢违抗?”老龙王未答应儿子的请求。
不料,小青龙背着老龙王悄悄点齐水族,趁黑夜向鲁国进发。半道上,小青龙的行动被巡天的夜叉发现了,急忙报告玉帝。
玉帝闻听,勃然大怒,大骂东海龙王竟敢违旨,擅自去鲁国降雨。立即命令雷神出动,阻止小青龙。小青龙急腾至泉林镇上空,还未来得及降雨,正好和雷公电母神相遇。
雷公电母神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阵闪电霹雷,把小青龙击死在泉林北10公里处,化作一座小山,龙头在青龙山上,龙尾就在泉林的陪尾山下。
小青龙虽被击死,但他的灵魂,仍念念不忘鲁国旱情及孔子的恩德,便从石缝吐出众多清水,形成了一道泉水如林的胜景。泉水汇聚在一起又曲折蛇行,由东向西奔流而去,这也形成了圣人门前水倒流的奇观。有一次孔子望着奔涌的河水,大声地喊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名句。他用仁者的爱心,在告诉我们时光易逝,如滔滔泗河水,一去不回头,要珍惜时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