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建议已传达两会有关渠道。
近日,我国正式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意味着中国对二战历史的记忆在最高立法机构得到重申。而对于纪念日究竟如何纪念,全国人大和媒体则语焉不详。笔者王锦思认为,除了采取鸣警报的方式外,全体国民要保持肃立,国家领导人应该出席。没有这两条,纪念日就是摆设花瓶,没有实质内容,也产生不了明显的纪念效果。
2001年以来,笔者王锦思就在有关人士支持下,一直奔走呼号,希望能够每年举行国家级隆重纪念抗战的活动,并得到30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70万人签名支持。需要纪念的日期不仅仅是九一八,还有七七、八一五、九三、一二一三等。
各个国家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非常重视。规格高、规模大、时间长。例如,俄罗斯每年的5月9日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总统出席,举行阅兵式,以及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而且国家放假三天。再如,美国在12月7日这天,在珍珠港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总统出席,全国下半旗致哀。以色列在每年的大屠杀纪念日,总统出席,全国下半旗致哀,所有的娱乐场所关闭。
韩国三一运动纪念日、6月6日显忠日纪念先烈,8月15日光复节,都有总统讲话。以色列每年4月“灾难和英雄”大屠杀纪念日,广告和娱乐活动停止,降半旗,警报长鸣二分钟,行人肃立,车辆停驶。
作为侵略国的日本也超隆重纪念。每年8月15日举行“全国战殁者追悼会”,天皇、皇后、首相等6000人以上入会,首相讲话,降半旗,并号召中午时分全体国民肃立默哀一分钟。许多大臣和右翼势力还前来靖国神社顶礼膜拜,招魂扬幡。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每年除了参拜靖国神社和参加8月15日纪念外,8月6日和9日还专程去千里外的广岛和长崎参加原子弹轰炸纪念仪式。与此相比,我国南京纪念活动甚至没有最高级别的省级官员出席。
其他国家在半个多世纪的隆重纪念之中,无论是精神和思想都极大收益,我国迟滞抗战结束69年的今日,还没能确定下具体举行抗战纪念的日期、内容、形势等诸多问题,还陷于九一八和七七的评价分歧之中,还挠头于“国耻日”还是“公祭日”的分神之中,不免让人徒呼奈何,并为英烈已成黄土发出沧桑浩叹。
有人认为中国应该有“国难日”和“国耻日”。其实,7月7日和9月3日都被明确命名为中国人民抗战纪念日,类似于“国难日”和“国耻日”,但是都缺乏相应的纪念活动。由此看出,国家级抗战纪念不在于名称而在于实际内容。
而由于种种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没有充分纪念抗日战争。1985年以来有所重视。2004年以来连续三年,我国沈阳、长春等上百个大中小城市在九一八鸣响起警报,甚至于吉林省德惠这样的县级市也积极参与其中。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我国纪念活动空前隆重,鼓舞人心。但是应该看到,我国国家级抗战纪念活动不是类似于外国那样每年举行,况且偏重于纪念代表胜利的9月3日,在非逢十周年的抗战纪念日,没有国家级的纪念活动。这种纪念的间断和弱化不利于对国民进行持续教育和影响,巩固加深爱国主义感情。
和其他国家几乎每年隆重纪念相比,中国每隔十年在9月3日举行一次国家级纪念活动,最高领导人和领导集体出席纪念活动只有两次,即1995年和2005年9月3日江泽民和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发表讲话。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与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从没有在纪念日出席纪念活动。
中国是最看重形式的国家,却在抗战纪念上最缺少形式。我国在非逢“十”周年的抗战纪念日,没有国家级的纪念活动,一般只是学者开研讨会,发表文章,没有普通群众参与。这种纪念的间断和弱化不利于对国民进行持续教育和影响,巩固加深爱国主义感情。
应该看到,我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本着执政为民的理念,引导中国和平崛起,实现中国梦,国家级抗战纪念也有望进行。当然,需要相关机构和专家学者充分研讨,进行社会性、技术性分析,拿出可行性方案,并早日举行全国规模、全民参加的隆重纪念抗日战争的活动,进行广泛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