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颜氏的辉煌家世,《姓纂》以及《通志》等书都有十分详尽的记载:颛顼帝的儿子叫作称,称的儿子叫作老童,老童生了重黎和吴回两个儿子,都先后担任过帝喾的火正,也就是所谓的祝融氏。其中,吴回的儿子陆终,又生了六个儿子,依序为樊、惠连、篯、来言、安、季连,而到了周武王兴师灭纣广封诸侯之时,就把老五安的一个叫作挟的后裔,封在邾地,亦即现在山东省邹县东南的地方,最初是鲁国的附庸之国,后来传到夷父的时候,由于夷父的字为颜,《公羊传》就称他为颜公,所以夷父的子孙也自此以“王父字为氏”而姓颜了。
不过,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颜氏还有另外的一支。该书是这样说的:“出琅琊,本自鲁伯禽,支庶有食采于颜邑者,因而著族。”
这一支颜氏,始祖是伯禽,而伯禽是周初制礼作乐的周公的儿子,由于周公被周天子留在京城辅佐王室,就把他的长子伯禽封在鲁国,地位尊贵而荣耀。因此,这一支颜氏的源流可以追溯到功在传统文化的周公,乃至圣君周文王,其家世背景,同样的光辉异常。
如上所述,颜姓有两支不同的来源,一支是源自颛顼帝的玄孙陆终,一支是源自周公的儿子伯禽,可是,如果再往上推溯,颛顼帝是黄帝的孙子,姓姬,而周文王一家人也是黄帝的姬姓后代,则算来算去,两支颜氏的得姓方式与时地尽管有所不同,但实际上根本都是同一血缘的黄帝后裔。两支颜氏,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全都发源于现在的山东省境内,怪不得在先秦时期出人头地的颜姓人士,不是当时的鲁国人,就是齐国人。
先秦时期的颜氏名人,有如天上隐约闪耀星辰,虽然距离得那么远,但千百年来光华依然,其中最大最亮最受人仰慕的一颗星星,恐怕要算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了。颜回生前,一再受到孔子的赞扬,死后,更受到亿万人的敬仰,尊他为儒家思想的典范,从不会有人表示反对。
颜回的后代,跟孔子的后代一样,也是排行一定,所以追溯起来脉络分明,这一点,当然也是他们比其他姓氏幸运的地方。
颜之推(公元531—约595年)字介,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世居建康(今南京市),生于士族官僚家庭,世传《周官》、《左氏春秋》。他早传家业,12岁时听讲老庄之学,因“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生活上“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他博览群书,为文辞情并茂,得梁湘东王赏识,19岁就被任为国左常侍。后投奔北齐,历20年,累官至黄门侍郎。公元577年 ,北齐为此周所灭,他被征为御史上士。公元581年 ,隋灭北周,他又于隋文帝开皇年间,被召为学士,不久以疾终。依他自叙,“予一生而三化,备苶苦而蓼辛”。叹息“三为亡国之人”。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和《还冤志》等。《颜氏家训》共二十篇,是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以保持自己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写出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这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
#p#副标题#e#稍后的唐朝初年,颜回的后裔又以大学者颜师古开始,学问事功两称不朽,使得颜氏的名气自此深入民心,颜师古是颜回的第三十七世孙,他对于传统学术的贡献少人能及。
颜真卿更加大名鼎鼎了,他不但以一手笔力遒劲的正草书而流芳百世,他一生忠于唐室的赫赫事功,更值得大书特书。
历史上的颜姓杰出名人,真是多得不得了,除了自颜回一脉以下的上述诸颜之外,另外像南北朝时宋朝的颜延元,以及清朝的颜元,也都是成就十分了不起,功在传统文化的文人。
颜家一世从颜回(字:子渊)开始
颜回(前521年—前481年),字子渊,一作颜渊,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子七十二门徒之首,孔门德行科的高材生。《孔子家语》中有颜回一篇。据说颜回非常聪明,深晓推理之术。他主张为人要谨慎,克己,多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而不应该严以待人。在孔教中颜回得到特别的尊重。颜回家境贫困,但其“一箪食,一瓢饮”的精神为后世传为佳话。颜回有才无寿,英年早逝,孔子对此非常难过。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第一世:颜回;
第二世:子——颜歆;
第三世:孙——颜俭;
第四世:曾孙——
第五世孙:
第六世孙:颜亿
第七世孙:颜岵
第八世孙:颜卸
第九世孙:颜誉。
第10世孙:颜产;
#p#副标题#e#第11世孙
第12世孙
第13世孙:颜逵;
第14世孙:颜律;
第15世孙:颜衷;
第16世孙:颜凯;
第17世孙:颜邃;
第18世孙:颜龠;
第19世孙:颜绰;
第20世孙:颜准;
第21世孙:颜阮,字怀珍;
第22世孙:颜亮,字世明;
第23世孙:颜敫,字士荣;
第24世孙:颜斐,字文林;颜盛,字叔台;
第25世孙:颜钦,字公若,諡曰“贞”;
第26世孙:颜默,字静伯,西晋汝阴太守;
第27世孙:颜含,字弘都;因平乱有功,封西平县侯,年九十三卒。谥曰靖;
第28世孙
第29世孙:颜綝,字文和,颜髦之子;颜显,颜约之子,曾任护军司马;
第30世孙:颜靖之,字茂宗,颜綝子;颜延之(384-456),字延年,颜显子;
第31世孙:颜腾之,字弘道,颜靖之子;颜竣,字士逊,颜延之子;
第32世孙:颜炳之,字叔豹,颜腾之子;
#p#副标题#e#第33世孙:颜见远,颜炳之子;
第34世孙:颜协,字子和;
第35世孙:颜之仪,字子升;颜之推(531-590),字介,颜协第三子;
第36世孙:颜思鲁,字孔归;颜愍楚、颜游秦;
第37世孙:颜师古(581-645),字籀;颜相时;
第38世孙:颜趋庭,字茂实
第39世孙:颜尚宾,颜昭甫;
第40世孙:颜元孙,字聿修,颜昭甫之子;颜惟贞;
第41世孙:颜迢、颜春卿、颜耀卿;颜杲卿,字昕,颜元孙子;
第42世孙:颜传贽、颜季明;
第43世孙:颜文;
第44世孙:颜君佐、颜君雅;
第45世孙:颜文威、颜文蕴、颜文铎;
第46世孙:颜承祜、颜涉、颜街;
第47世孙:颜仲昌、颜柽;
第48世孙:颜太初,字醇之;颜端;
第49世孙:颜复,字长道;颜继;
第50世孙:颜昌;
第51世孙:颜擎;
第53世孙:颜价;
第53世孙:颜顺;
第54世孙:颜宝;
#p#副标题#e#第55世孙:颜椿;
第56世孙:颜之才,字宗艺;颜之美,字宗德;
第57代孙:颜涣、颜襄;颜池,字德裕;
第58代孙:颜拳,字克膺;
第59代孙:颜希仁,字士元;颜希惠;
第60代孙:
第61代孙:
第62代孙:颜重德,字尚本,正德二年袭;
第63代孙:颜从祖,字守嗣,无子;颜肇先,字启源,颜重礼之长子;
第64代孙:颜嗣慎,字用修,长子颜胤宗先卒;
第65代孙:颜胤宗,字永昌、颜胤祚,字永锡,万历十七年袭
第66代孙:颜伯贞,字叔节,颜尹宗之子,万历二十七年袭;
第67代孙:颜光鲁,字宗旦;
第68代孙:颜绍统,字景宗;颜绍绪,字振宗,崇祯十四年袭;
第69代孙:颜懋衡,字以玉,康熙五年袭;
第70代孙:颜崇文,未袭封病故,无后;颜崇敷,字化南,康熙四十一年袭;
第71代孙:颜怀礼,字子真,早逝、颜怀圉,字彤宾;
第72代孙:颜士采,字庆田;
第73代孙:颜锡嘏,字公纯,颜士庄长子,乾隆三十六年袭;
第74代孙:颜振估,字启愚,早卒无子;颜振奋,嘉庆十九年袭;
第75代孙:颜承裔,字波仙,系颜振淇次子,为颜振估嗣子;
#p#副标题#e#第76代孙:颜景育,字养斋,光绪十三年袭;
第77代孙:颜世镛,字冠声,1918年承袭复圣颜子奉祀官;
第78代孙:颜廷汉,颜世镛长子;
第79代孙:颜秉刚,颜廷汉之子,现任颜氏宗主;
第80代孙:“培”字辈;
第81代孙:“克”字辈;
第82代孙:“建”字辈;
第83代孙:“永”字辈;
第84代孙:“沛”字辈;
第85代孙:“昭”字辈;
第86代孙:启;
第87代孙:裕;
第88代孙:显;
第89代孙:兆;
第90代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