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复旦大学几个实验室的教授们耗时几年时间,将曹操的家族基因搞了出来,我原以为是想用科技手段为安阳西稿穴大墓出土的曹操遗骨验明正身,不想竟是“100%确定曹操家族基因”。以前DNA验血缘都是准确率“99.999%”,这次“100%确定”是不是不太严谨?
接下来又传出复旦方面将研究孔子和尧舜禹是不是“实有其人”,并认为这是先一步向世界“标准”看齐。这就令我们有点沉不住气了,有着成千上万后裔和学生的孔老夫子,还需用科技证明有无其人?真是岂有此理!
恐怕连依赖DNA的复旦教授们也不能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孔氏一门作为中国最大的门户之一,其后嗣在今天的曲阜县城就有十几万,世界范围更是数以千万计。历代孔氏后裔都是按照严格的辈份一代代流传,并且逐渐壮大。拿孔氏后人修谱来说,是一项牵扯面极广的浩大工程,然而即便如此,孔氏族谱仍是首屈一指的传承清晰的一姓。每次修谱不仅受到历代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也拿到放大镜下仔细观看,更不用说,孔子之后的历代门徒记述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这样一支血脉,有一天忽然有人跳出来质疑其祖上是不是“实有其人”,恐怕不止让很多的孔氏后裔情感上都接受不了,就连普通人也感到过分。
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始终笃信自己的祖先和文明,这种信仰建立在全民族共同的情感认同上的,没有必要用现代科技再证明什么。即便有关研究机构作为历史人类学、考古学来研究,也犯不着拿老祖宗说事,只需锚定某某时代的张三李四即可。以质疑、挑战民族情感的方式来引起社会关注,引起学界的重视,有沽名钓誉之嫌。在网上,很多网友也在发问,国家花钱供养的研究机构,平时就研究这个吗?
抛开民族情感,如果说复旦教授们求证的只是远古时期的尧舜禹,还算是还有点儿托辞,毕竟在甲骨文之前,中国还有那么一段得借助口口相传、结绳记事的历史。但是对于春秋以后的历史以及孔子本身,主要史实还是有充足文字证据的。有的专家一味怀疑这怀疑那,不是科学的求真精神,而是“怀疑一切”,患上了“民族自卑症”,这种所谓的探究精神根本不值得赞赏。不客气的讲,如果只是普通人对此表示质疑,我们还可以宽恕。如果连吸吮着炎黄民族文化乳汁、从华夏土地上长大的名校教授,也对民族历史抱有这么冷血的质疑?就让人汗毛直立了。笔者不仅要问,复旦教授们的研究方向是不是弄错了?我们应该一味的逢迎世界“标准”吗?
在中日史学界之间,一直有个“天大的悬疑”,当年秦始皇求仙问药派出的徐福和500童男女哪儿去了?一种观点认为,日本历史上的“东照大神”很可能与这段历史有关。秘密就藏在天皇家族墓地中,但即便是考古科技先进的日本,也未有挑破这历史秘密的意向。中国的学者为什么老想把祖先的骨骸放到冷冰冰的实验室仪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