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西洋月刊》10月9日刊登题为《为什么中国的殡葬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的文章称,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日渐供不应求、价格飙升,人们购买的目标不再仅仅是奢侈的公寓。日渐萎缩的土地供应和不断增加的需求正在推动中国的殡葬产业走向繁荣。例如,在上海,市中心的一个地块在9月初以3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约合每平米3.73万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口正快速老龄化;2010年时,中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19亿,这一数字到2050年将翻一番。
文章称,上海福寿园集团打算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融资2亿美元。该公司在许多中国主要城市经营墓地业务。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花旗集团已经认购了该集团的股票。香港《虎报》报道称,该集团的大股东之一为私募股权巨头凯雷集团。
福寿园之所以需要资金,可能有几个原因。较为明显的一个原因是土地。据台湾《旺报》报道,鉴于每年有约930万人死亡,而城市空间日渐稀缺,中国的墓地空间将在6年内用尽。然而,目前还不清楚现有的监管规定是否允许更多的土地资源被用作墓地。如果规定不允许,福寿园就将花重金聘请园艺师、砖瓦匠和其他一些工匠,修建豪华墓地。
文章指出,眼下的需求已经十分强劲。中国民政部称,该国每年在葬礼方面的开销超过1000亿元。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只有3000座墓园,相比之下,美国拥有5万座墓园。这推动墓地价格涨至天价。
例如,上海一块墓地的价格通常在8万元到10万元之间,而有些墓地的价格有可能高达20万元人民币。这还不算墓碑或者其他装饰品的价格。一名墓地销售代表告诉《人民日报》记者,广州一座墓园的价格过去10年里每年都会上涨10%。据《旺报》报道,广东省的一名官员因为将8000块原本提供给本地居民的墓地私自卖给外地人而被逮捕,他通过此举获得了4800万美元非法收入。
文章称,中国政府甚至开始对海葬提供政府补贴,例如,选择将骨灰撒在杭州湾的上海居民可获得2000元人民币的补贴。在过去数年里,一些城市的政府还在推动所谓的“树葬”,即将逝者的骨灰放在可降解的骨灰盒中,并且把骨灰盒埋葬在树边。但儒教的文化影响和大操大办的风气使许多中国家庭仍然希望举行传统葬礼,并购置奢华墓地。
此外,老年人口增加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正在推动全世界殡葬产业的发展。例如,在日本,2009年该产业产值为180亿美元。美国拥有4家上市的殡葬企业,尽管其中大部分企业的主营业务为葬礼。斯通莫尔合伙公司是一个例外,该公司在全美和波多黎各拥有274座墓园,该公司于2004年上市。(编译/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