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大运河山东段保护规划编制协调会在我市召开。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景观学院、北京土人景观建筑与规划设计院、山东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的负责同志,大运河山东段沿线济宁、德州、聊城、泰安、枣庄5市的文物局长、文化局分管局长参加了会议。省文物局副局长由少平主持会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张廷皓、书记孟宪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大运河申遗是继承传统、立足当代、面向未来、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系统工程,要以创新的思路有效推动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充分挖掘大运河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科学合理地保护;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积极做好申遗前期工作,尽快制订科学合理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时还应充分认识申遗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自觉参与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早日实现大运河从文物跨越到世界文化遗产的目标。
又讯:
大运河(济宁段)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展开
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的总体部署,我市加快推进 “大运河济宁段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并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有关单位正式启动了大运河济宁段的保护和申遗规划编制工作。
为做好规划工作,市文物局和有关规划编制单位,立足当地实际,开展了广泛的基本状况调查,包括大运河济宁段遗产构成的历史沿革、现存状况、保护管理状况、考古工作、研究历史、成果、自然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基础资料的调查、搜集、整理,在此基础上,从文物价值评估、保护现状评估、规划原则、性质、目标、保护区划划分、制定保护措施、环境及生态治理、旅游、利用规划与控制、拟建项目的选址、功能设定、规模设计规划要求、规划分期及计划等多方面进行研究,科学编制规划文本。目前规划工作正在紧张开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