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4年开始,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就逐渐成为中国向世界传递文化软实力的名片。在过去的26届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取得极大成功。2013年的孔子文化节在9月28日如期举行,今年与以往不同的是文化节秉承了孔子思想中节俭务实的传统,结合中央倡导节俭办晚会的精神,将孔子文化内涵再次诠释,向世界传递出儒风雅韵的新声。从此,一个小小的县城因为而瞩目。山东济宁的曲阜,这样一座被誉为“东方圣城”的小城从此担负起传播文化的重任,也成为走向世界的一张绚丽名片。
孔子文化节首先是纪念孔子思想的盛会,在孔子思想中一贯奉行的就是忠孝节义以及勤俭持家等朴素的农耕文明的理念,而这样的盛会传递的无疑也正是这样的思想。在2013年的文化节中,更是将节俭务实贯彻其中,力求将用最节约的形式,取得最良好的效果。开幕式、闭幕式,孔子文化奖和孔子教育奖,这些饱含文化气息的环节成为重头戏,不再搞起喧闹的文艺汇演,而是以传统的经典诵读为要义,通过文化节的形式向整个世界传递一种理念。那就是,从先哲孔子这里,艰苦朴素就是一种传统,现代的人必须将这样的传统传递下去才能不断焕发新机,为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节俭务实最能解释的理由无疑就是农耕文明中物质匮乏的现状,在物质稀少的年代里,人们为了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只能按照节约的观念进行,因为物以稀为贵。而这在春秋时代更加如此,所以,从孔子的典籍中也处处可以窥见这样的句子,这些句子正是那个时代的积淀和升华。所以说,既然是纪念孔子的盛会,必须传承孔子的理念,也必须以节俭务实和朴实无华为基本色调,否则,就走向了孔子思想的背面。而连续举办了26届的孔子文化节也正是在这样的传统下进行的,传承节俭务实的风格,又不断推陈出新,将孔子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出各类与孔子思想有关的文化奖项和教育奖项。
尽管,孔子已经离开世界很多年,但是他的思想却一直焕发着持续的生命力。正因为如此,每一届的国际孔子文化节必然会吸引来自于全世界各地的孔子文化的爱好者前来,而这样的文化节本身也正是将儒家思想传播出去的最佳时期,而以孔子为名义的各种机构尤其是文化交流机构更是纷纷出炉,这里以孔子学院为最佳。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无疑更是一个文化的使者,传递孔子思想,广交世界朋友。正如孔子《论语》中的那些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就是孔子思想生命力的最好明证,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转眼即逝,而闪光的地方却犹如金子一般,照亮着世人面对未来的道路。
2013年国际孔子文化节主题敲定为“文化凝聚正能量,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样的主体本身无疑恰恰就是一种推陈出新的表现,“正能量”的传递,“中国梦”的缔造,这正是当下最热议的话题。而儒家文化的风气,雅俗共赏的底气,正是酝酿这样文化节的重要因素,而孔子文化节也不再是那种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样子,而是紧密结合当下的实际,让孔子思想文化中的有益因素能够为社会所利用,能够为中国梦的缔造贡献文化养料,不断向世界传递出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