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曾提到一个“苛政猛于虎”的故事,说孔子在泰山脚下遇到一妇人,妇人向其哭诉家人都被老虎咬死了,孔子很疑惑,问她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暴政,孔子于是感慨: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当今社会其实也存在与暴政一样可怕之物——高房价。
高房价能令人备受身心的双重煎熬,起初是买不起房的心理煎熬,进而转化为行动上的自残或者残害他人。于是苏州的唐某会因忍受不了妻子对于没房的抱怨而自宫,北京的程序员会为了17万首付去抢银行,河南某位女房奴会在失业之后铤而走险去绑架前同事女儿……种种出格行为的背后当然也有当事人自身的缺陷,但房子无疑对惨剧的发生起到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
正因如此,从网友到专家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论调:高房价将诱发更多的社会问题。网友殷楠称,当不能靠工资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时,大家就会各显神通,有人干私活,有人受贿,有人拿回扣,有人吃里扒外。他疑惑有多少人是靠自己的工资买房的。北大房地产发展研究基金中心副主任杜猛担忧高房价会造成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广州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则认为高房价可能让一些新进入社会的群体感到无望。
在笔者看来,上述担忧似乎只是停留在表层,并未触及到深层次的问题,即高房价为何能令人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权健康权,甚至做出人性沦丧的事。在当下中国,一个不难看出的现象是,房子似乎代表了一个人的身份地位,甚至成为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于是会有人倾尽几代所有成为房奴后幸福感爆棚,也有人非有房者不嫁。“以有房为荣”成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社会价值观会引导个人价值观,如果你没随大流,就会有一种莫名的不安,要消除这种不安就要跟着社会价值观走——必须买房。当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这种心理的时候,房价必然步步走高——在需求旺盛的市场中,商品价格必然高涨。
房价步步走高使得“买房”非所有人力所能及的事,因而有些人铤而走险,为了“有房”可以不择手段,于是就有了绑架抢银行;因为“无房”而万分苦恼,所以选择自宫或者殉情。“房”已经成了他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部,凌驾于基本人格之上。
房子扭曲了社会价值观,被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又错误地引导了个人价值观,造就了一种“必须有房”的心理预期,从市场角度来讲,或许这种心理预期才是房价高涨的根本原因。同时,被房子绑架的价值观甚至会摧毁一个人的基本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