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邹城市郭里镇爷娘庙东村村北,羲皇庙庙下50米有口井,名曰羲皇井。据传该井曾为重修羲皇庙立下大功劳,被人们看作是一口神井,至今在郭里一带还流传着羲皇井里拔杉条的优美传说。
相传唐王李世民东征时,路经羲皇庙,因粮草不足,人困马乏,不得已在羲皇庙庙中歇息,女娲娘娘化身相助,解了唐王等人燃眉之急。后唐王李世民得知是女娲娘娘伸手相助,甚为感激,决定重修羲皇庙以表谢意并派大将军尉迟敬德负责监工。
尉迟敬德将军受命后不敢怠慢,急忙选招能工巧匠作规划,造预算,备材料。因建庙所需木料——杉条,本地少有,于是大将军命人前往江南去购买,计划买回后即刻动工修庙。然事与愿违,买杉条船只在返回途中突遇大风浪,船只全部沉没,杉条散落江中,船上人员大部分遇难,只有一两人因水性很好才得以逃生。他们回来后将所遇之事禀报给了大将军,大将军是既心痛又心急,心痛的是因买杉条又死难了多名人员,心急的是没有杉条建庙之事无从谈起。一连几日,他寝食难安,直愁得眉毛、胡须、头发齐刷刷竞相变白。忽一日,他正在帐中小憩,一位鹤发童颜,手持拂尘的老道人飘然而至,他走到将军跟前对将军道:“莫愁兮,莫叹兮,双口道人来帮你,所买杉条入皇井,只待将军命人提。”尉迟敬德将军一听有了木料,精神为之一振,猛然醒过神来,等他定睛再看,老道人已不见了踪影。将军越想越奇怪,刚才到底是梦境还是……他来不及细想,决定立即带人到羲皇井里察看。一看不要紧,还着实让他惊呆了,清澈透明的井水中分明有一根杉条在随波晃动,将军这才如梦方醒,知是有神人相助,心中大喜。次日他即命人在井口搭起木架,装上辘轳,从井中往上拔杉条。说来奇怪,一眨眼的功夫第一根杉条被拔了出来,紧接着又拔出了第二根,就这样杉条边拔边出,不一会儿功夫,拔出的杉条已堆满了空地。在旁边估算木料的工匠看到那一堆连一堆的杉条,心想,建庙这些木料已绰绰有余了,便随口说了声: “够了,够了!”谁知话音刚落,任凭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就是从井里拔不出杉条了。后来有不少好奇的人纷纷下井想察看一下井里到底还有没有杉条,十人有九人上来说井里似有杉条在漂浮晃动,但是谁也没够到过、摸到过,更别说从井里将杉条拔出了。
再说尉迟敬德将军一看,木料也确实差不多了,来不急顾及井里到底还有没有杉条,便命工匠昼夜加班,开始兴建羲皇庙。当日深夜稍事休息时,将军回忆起所见道士,总觉有些面熟,遂找来当地村民打听,附近是否有仙洞或庙宇,村民告知,在羲皇庙所在的凫山山东面有一洞名叫吕公洞,据传是八仙饮酒、练武、放歌、下棋的场所,此外这方圆几里再无其他仙洞或庙宇。次日一早尉迟敬德将军亲自到吕公洞洞内察看,只见洞内仙气弥漫,石桌石凳齐全,往凳上一坐尚有余热,似曾有人刚刚离去,再想老道所言“双口道人”,双口不正是个“吕”字吗?于是将军确信定是仙人吕洞宾出面相助,于是上香一柱跪拜言谢。
过了些时日,在尉迟敬德将军指挥下,工匠们共建起庙宇99间,不幸的是这些庙宇在1929年被梁冠英部队统统烧毁,只剩下了残垣断壁,然而那口能拔出杉条的水井至今还依然存在,也许是沾了仙气的缘故,这口井不但井水清碧晶莹,无比甘美,据说还挺有灵气,哪家如果遇到灾祸,只要到井上烧柱香许个愿,灾祸定能免除,更为特别的是多年来这口井因被传说曾拔出过杉条,现仍有杉条存在而吸引了不少游客,成了当地有名的古迹,为当地增添了一条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