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邹城市东30公里的张庄镇境内,有一座号称为“鲁西南第一高峰”的山岳,名为凤凰山。
此山峻峭挺拔,尤其是山的北坡,就象人用斧子劈下来一样,据说至今还没有人能从北面爬上。绵亘12公里,跨越三个镇,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东与牛毛山隔河相望,西与红山毗邻,主峰为凤凰顶,海拔648.7米。山巅两侧的次峰呈双翼状,形若凤凰展翅,故名“凤凰山”,又名“樾山”。
关于凤凰山的确切来历已无从得知。据说可能是清代有人误将此地认为是薛礼征东的凤凰城,故将巨樾或岠岳改名凤凰山,山大王吴吉打败盖苏文为唐王救驾的故事在此也广为流传。
凤凰山是一座历史名山,山上历史文物景观丰富,有省级文保单位唐代石窟大佛造像、白莲教起义遗址、鲁府柴碳山、“一步两眼井”、“大王窝”、“望海石”、“二柏一孔桥”、“三关洞”、 “隔山掏火”等景点,山间梯田层叠,果树密布,景色秀美,自然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在山的南麓,有一处开凿于山崖之上的石窟造像,被当地群众俗称“大王窝”。 这尊佛造像高4.2米,其面如满月,双耳垂肩,线条流畅,雕刻精美,是盛唐时期石刻艺术珍品。1985年4月17日,被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佛像前有一处佛教寺院,名为“距樾山开元禅寺”,亦称“朗公禅寺”,规模宏大,有碑刻十几幢,已圮毁于建国初年。据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碑刻拓本载:凤凰山唐造像开凿于唐***元初年,是信仰佛教的当地村民集资开凿出来的。
凤凰山山形险要,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1134年(南宋绍兴四年),杨山寨义军都统曾以此山为依托,英勇抗击金兵。公元1863年(清同治二年),文贤教起义军曾在此山筑寨抗击清军。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我人民军队和当地民兵也曾坚守凤凰山,多次打败敌人的进攻。1947年4月18日,我人民解放军某部与蒋军一七二旅千余人展开血肉搏战,取得了著名的凤凰山阻击战的胜利。
凤凰山自然资源丰富,遍山生长着松、柏、槐、杨等树和黄白草。至今还生存着狐、獾、狼、鹰、山鸡等野生动物。野生药材有远志、全蝎、茵陈、瞿麦、葛根、茅根等几十种。这一带盛产大枣、黄梨、核桃、栗子、山楂、苹果等几十种干鲜果。
行车路线:市区沿岚济公路直行至张庄镇大律村,左转北行约一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