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聊嘉宾:顾春军:珠海城职院人文社科系教师
杨先生:澳门永久居民
话题:4月15日,珠海拱北口岸上演生死营救。一广西籍孕妇在过关时出现早产征兆,但坚拒边检警察呼叫珠海120.她在澳门籍丈夫陪同下,经多方努力,终忍痛赴澳顺利生子。有澳门业内人士计算:按目前澳门政府给永久居民的待遇,假如孩子在珠海出生时,父亲是澳门永久居民,前后损失可达10万元左右。
古代有“孟母三迁”,近日珠海口岸有早产孕妇忍痛过境生子,背后都是“把最好的给下一代”的愿望。事件发生在珠澳交接处,一道关,隔着两个完全不同的城市。“孟母”要迁,是孟母的自由。但一个宜居城市,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能做的并非只有“放任”这种自由,而是应该给市民的自由以更多选择,着眼点多放在那些为市民做的事情上,比如均衡教育资源,比如提高医保的覆盖和优惠率。这一点上珠澳两地皆然,不是吗?
请承认城市间的差距
顾春军(珠海方):我的理解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和人心所向。我认识两对夫妇,其中一对的丈夫是中国人,妻子是德国人,另一对妻子是湖南人,老公是美国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选择,就是在临产前飞回德国和美国生产,并非不信任中国的医疗技术,而是一旦小孩出生在中国,将来再办移民很麻烦,一出生便落户欧美,省去很多麻烦。
经常听到一些愤青说,不喜欢中国,你就滚蛋。我以为,作为一个大国国民也好,政府也罢,我们要有宽阔的胸怀,这个胸怀首先要承认差距,我们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不但在收入上,还在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福利的优越性上。
杨先生(澳门方):如果我是当事人,我也会选择让孩子澳门出生,反正过关就几分钟的事情,过完关后马上上救护车,和在拱北等救护车,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况且,澳门居民的孩子在澳门出生,费用可免,在珠海生,还得付钱,此外,内地的公共服务质量及效率,也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和余地。
如果丈夫是澳门人,妻子坚持在澳门产子,完全可以理解。但对于非澳门居民的夫妇,那还是建议在珠海生了,一是按照规定其即便在澳门出生,也不具居留权,二是这么紧急的情况,容易发生意外,有生命危险。
请给我们的城市发展的时间
杨先生(澳门方):澳门很多新移民,包括现在的永久居民,很多都是广东和福建移居过去的。从整体上来看,我认为澳门人的包容性很强,整个社会包括我自己对新移民都是接纳的。
顾春军(珠海方):我觉得,这几年珠海的发展势头不错,与澳门之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但依然明显。作为政府部门,应该给老百姓予信心,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在珠海生活是幸福的,作为市民来说,也要给政府提高和发展的时间。当然,双方的相互理解是需要一个平台的,如何建构这个平台,就可以讨论一下,比如,是否可以让政府政务更公开?是否可以让市民参加决策更多一些?
忍痛过境生子 多数人表示理解
孕妇拒120急救忍痛赴澳生子微博跟帖意见统计:截至4月17日上午11点,收到评论共459条,其中有效评论265条,分类如下:
调侃
13.2%(35跟帖)
反对
6.03%(16跟帖)
理解
66.42%(176跟帖)
趁机了解入籍澳门方式
1.9%(5跟帖)
借题批评内地不良现象
12.45%(33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