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兆锋 通讯员 樊云松
在我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作品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昨日在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由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来自济宁地区的10位非遗传承人,携他们的剪纸、泥塑、圣绣、绣球、木雕、面塑、葫芦雕刻等非遗传承项目走进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与高校学生互动交流,让这里的学生真切地体验了非遗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
鲜有机会和非遗项目如此近距离接触的学生们,把非遗展台围得水泄不通。在李永贤的葫芦雕刻展台前,有一个刻满60个甲子的园葫芦,引起了学院外语系酒店管理专业的大一学生秦敬帅的极大兴趣。“非常精美,这就是一件艺术品,无论是整个雕刻的布局,还是底部的隶书、小篆,都非常漂亮。”秦敬帅告诉记者,他是枣庄人,从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对书法、五行八卦都十分感兴趣,平日里自己也会刻印章、刻葫芦,“有时候是用香点葫芦,有时候刻成镂空的。但无法像李老师一样刻的如此精美、细腻。”今天借着这次非遗手工技艺走进校园的机会,着实让他过了把瘾。在秦敬帅看来,这些艺术品反映的是一种传统文化,也是一种思想的体现。所以掌握一些相应的知识,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很有必要。“将来我一定会主动创造机会,去学习非遗技艺,并努力让自己也成为一名传承人。”除此之外,李永贤的葫芦雕刻、刘娟的圣绣、翟桂芝的绣球都受到了学生的追捧。
在我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作品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昨日在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由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来自济宁地区的10位非遗传承人,携他们的剪纸、泥塑、圣绣、绣球、木雕、面塑、葫芦雕刻等非遗传承项目走进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与高校学生互动交流,让这里的学生真切地体验了非遗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
鲜有机会和非遗项目如此近距离接触的学生们,把非遗展台围得水泄不通。在李永贤的葫芦雕刻展台前,有一个刻满60个甲子的园葫芦,引起了学院外语系酒店管理专业的大一学生秦敬帅的极大兴趣。“非常精美,这就是一件艺术品,无论是整个雕刻的布局,还是底部的隶书、小篆,都非常漂亮。”秦敬帅告诉记者,他是枣庄人,从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对书法、五行八卦都十分感兴趣,平日里自己也会刻印章、刻葫芦,“有时候是用香点葫芦,有时候刻成镂空的。但无法像李老师一样刻的如此精美、细腻。”今天借着这次非遗手工技艺走进校园的机会,着实让他过了把瘾。在秦敬帅看来,这些艺术品反映的是一种传统文化,也是一种思想的体现。所以掌握一些相应的知识,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很有必要。“将来我一定会主动创造机会,去学习非遗技艺,并努力让自己也成为一名传承人。”除此之外,李永贤的葫芦雕刻、刘娟的圣绣、翟桂芝的绣球都受到了学生的追捧。
此次活动的发起人之一、面塑传承人李刚称,这是他们第一次走进校园,为此筹备了近半年的时间。“我们与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对接后,学校也很积极、热情,安排了很多学生来协助我们布展。”关于此行的目的,李刚表示,除了让学生们更加了解济宁的非遗文化,寻找传承人也十分重要。“学生们对艺术的追求是很真诚的,面对非遗项目艰难传承的局面,在校园里寻找到有缘的传承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孙志春在活动启动仪式上表示,济宁非遗手工技艺作品进校园活动在学院举行,无疑将会调动大学生了解非遗知识的兴趣,增强体验非遗的快乐,也鼓励学生们参与到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当中。“为此今后三年学院将投入700万元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其中就包括建设济宁民俗文化体验馆。”孙志春说。
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樊云松介绍,为了让非遗项目更好地传承下去,除长期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的活动外,今年还将陆续推出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将群众艺术馆三楼改建报告厅,建成后也会不定期的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免费面向广大市民,以及基层文化工作者。另外,在6月8日也就是世界文化遗产日,届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借助市民大舞台这一平台,推出师徒同台演出活动,举办这些活动都旨在有效改变目前非遗项目传承难的局面。
■记者 杨兆锋 摄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孙志春在活动启动仪式上表示,济宁非遗手工技艺作品进校园活动在学院举行,无疑将会调动大学生了解非遗知识的兴趣,增强体验非遗的快乐,也鼓励学生们参与到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当中。“为此今后三年学院将投入700万元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其中就包括建设济宁民俗文化体验馆。”孙志春说。
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樊云松介绍,为了让非遗项目更好地传承下去,除长期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的活动外,今年还将陆续推出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将群众艺术馆三楼改建报告厅,建成后也会不定期的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免费面向广大市民,以及基层文化工作者。另外,在6月8日也就是世界文化遗产日,届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借助市民大舞台这一平台,推出师徒同台演出活动,举办这些活动都旨在有效改变目前非遗项目传承难的局面。
■记者 杨兆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