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元游香港强迫消费,200元游广州买3000元假货,您遇到过这种窝心的“一日游”吗?近日,记者以游客的身份参加了部分旅行社的“一日游”,发现不但“黑旅行社”存在各种损害消费者利益乱象,正规旅行社的“一日游”也存在一些问题。(3月17日《新快报》)
每当看到“一日游”此类新闻报道时,笔者总想劝劝被骗或被强迫购物的游客: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靠谱的“便宜事”尽量别去想,就那么几十块钱的团费,连一天的饭菜都不够,如果还有重新选择的机会,还是去正规旅行社找一个纯玩的线路吧。笔者认为,参加“一日游”时吃了亏,游客本身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如果他们没有贪便宜的心理,对旅游业拥有一定的了解,怎么可能会被黑心旅行社利用,成为在黑心店铺消费的主力军?应当承认,为了让旅游市场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不少地方都曾出台过相应的文件,可又因为没有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让文件成了一纸空文。当然,要想从根本上杜绝“一日游”乱象的出现,不能指望着游客自己提高维权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监管部门的工作应该及时跟上,这才是治根治本的良策。“媒体曝光———舆论关注———部门查处———死灰复燃”,这成为很多新闻事件的惯有规律。有关部门闻风而动严惩当事人,虽能在一时给媒体和社会一个交代,可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监管工作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存在“一日游”乱象的景区有很多,“北京一日游”乱象更是长达20年之久,这不仅说明了问题的严重,也说明了相关部门工作的严重失职。笔者建议存在这种问题景区的地方政府,赶紧拿出具体的措施来吧,游客的心不能伤得太重。笔者认为,“一日游”乱象之所以屡治不绝,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错误监管方式有很大关系,如果监管工作到位、处罚措施严厉、宣传工作普及,对黑心商家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受骗的游客自然会越来越少。
传统的“救火”式监管不仅不能保护游客的利益,也会给本地的旅游资源蒙上一层灰,政府的公信力也会受到不利影响。如果要杜绝“一日游”乱象的出现,不能仅仅指望着旅游部门,工商、公安和城管等部门也得加入进来,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逐步提高治理工作的力度和覆盖面。当然,各地在组建联合执法检查小组的同时,各地应有政府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明确各单位的职责,以此确保监管工作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