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蛇年就要到了。作为中国传统十二生肖之一,蛇紧随龙后,通常为了好听,被一些人称为“小龙”,甚至还有很多父母给属蛇的孩子取名“小龙”“晓龙”,大概也是想给孩子沾点“龙气”吧。
在世界上许多文化中,蛇象征着吉祥和神圣,当然,一些西方传说中,蛇也有力量与邪恶的意思。跟其余十一生肖相比,蛇这个属相也说法很多,比如,它是唯一的冷血动物;比如,除了龙这种虚幻的形象外,它是唯一身上长有鳞片的;再比如,它是华夏文化中出现得比较早的图腾标志之一……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龙,以蛇为主要原型,就是蛇的进一步神化。
龙与蛇彼此品类相似,源于古人的宗教观点和对自然认识的相似。中国人以龙的子孙自居,对蛇的崇拜来自远古的图腾崇拜。蛇和龙向来都是纠结在一起的。在古代中国还曾存在着广泛的龙蛇图腾部落联盟。龙的崇拜,我们都可以理解成蛇的崇拜。闻一多先生曾说:“龙的基调还是蛇,并且既称之为龙,就已经承认它是蛇类。”其实蛇就是龙、菱等幻想动物的原型。
《列子》:“疱牺氏、女娲氏、神龙(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易经》:“尺蠖之屈,以求信(神)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海外西经》:“轩辕之国,人面蛇身。”《伪列子·黄帝篇》:“庖慷氏、女嫡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山海经·大荒北经》:“赤水之北,有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是谓烛龙。”《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博物志》:“蟒开口广尺余。”《酉阳杂俎》:“蚺蛇长十丈,常吞鹿,鹿消尽乃绕树出骨。”
与蛇有关的成语典故
山虎泽蛇:比喻山中遇虎,下泽见蛇。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引起不必要的忧虑。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做过了头,反而不恰当,多
此一举。
笔走龙蛇:比喻书法雄健洒脱,笔势豪放。
在世界上许多文化中,蛇象征着吉祥和神圣,当然,一些西方传说中,蛇也有力量与邪恶的意思。跟其余十一生肖相比,蛇这个属相也说法很多,比如,它是唯一的冷血动物;比如,除了龙这种虚幻的形象外,它是唯一身上长有鳞片的;再比如,它是华夏文化中出现得比较早的图腾标志之一……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龙,以蛇为主要原型,就是蛇的进一步神化。
龙与蛇彼此品类相似,源于古人的宗教观点和对自然认识的相似。中国人以龙的子孙自居,对蛇的崇拜来自远古的图腾崇拜。蛇和龙向来都是纠结在一起的。在古代中国还曾存在着广泛的龙蛇图腾部落联盟。龙的崇拜,我们都可以理解成蛇的崇拜。闻一多先生曾说:“龙的基调还是蛇,并且既称之为龙,就已经承认它是蛇类。”其实蛇就是龙、菱等幻想动物的原型。
《列子》:“疱牺氏、女娲氏、神龙(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易经》:“尺蠖之屈,以求信(神)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海外西经》:“轩辕之国,人面蛇身。”《伪列子·黄帝篇》:“庖慷氏、女嫡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山海经·大荒北经》:“赤水之北,有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是谓烛龙。”《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博物志》:“蟒开口广尺余。”《酉阳杂俎》:“蚺蛇长十丈,常吞鹿,鹿消尽乃绕树出骨。”
与蛇有关的成语典故
山虎泽蛇:比喻山中遇虎,下泽见蛇。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引起不必要的忧虑。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做过了头,反而不恰当,多
此一举。
笔走龙蛇:比喻书法雄健洒脱,笔势豪放。
中国民间为何把属蛇称为属“小龙”?蛇实际就是中国传说中龙的主要原形,因而蛇在中国人心中有着重要位置。
蛇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爬行纲,全世界约有2500至3000种,其中毒蛇约650种。我国所产蛇类有200多种,毒蛇约40多种。蛇在自然界堪称强者,它身体细长,通体有角质鳞,头通常扁平近乎椭圆,眼睛看似有神却视力极差,靠肋骨和腹鳞移动,靠嗅觉和味觉寻找食物,可迅速爬行和缠绕。蛇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树栖、穴居为主,淡水和海水中均有。所有的蛇都是掠食者,其食性包括各种动物。而身着华丽外衣的蛇,其毒液往往也最致命。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长可达10米,重70公斤以上;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像条大蚯蚓,体重只有几克;最毒的蛇是眼镜王蛇、五步蛇,具有三角形头部、花纹特殊、性情凶猛等特点;分布最广的毒蛇是蝮蛇,我国所有地区都存有;最耐旱的蛇是沙蟒,分布在我国新疆、宁夏、甘肃等地。世界上有两个蛇岛,一个在中国,一个在巴西。中国的蛇岛位于辽东半岛南端的渤海湾,岛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周都是陡壁悬崖,有百余种植物和无脊椎动物。这里的生态系统构成了适合蛇生长繁衍的环境,现在岛上约有蛇15000多条。
自古以来蛇在人类眼中是具有神秘色彩的动物,对蛇有着相互矛盾的情感。上古时期,人们既畏蛇又崇蛇,由此产生了很多关于蛇的神话传说。中国神话中的开天劈地神盘古是“龙首蛇身”,反映了原始社会的蛇图腾崇拜。历代君与臣的礼服上绣的非龙即蟒,表示了对蛇的重视。民俗民风中有游蛇灯、赛蛇神的娱乐活动,文学作品中更有知恩图报的灵蛇、可爱的蛇女以及以蛇为题的诗篇。
但另一面,人们厌蛇、怕蛇,有关的寓言、故事中相当一部分是说蛇的阴险狡猾、狠毒可怖。据介绍,蛇多以鼠类为食,能够控制鼠害泛滥。同时其肉能食,皮制品珍贵,且药用价值很高,对人类是有益的。
蛇年说蛇谜
按我国农历纪年,2013年是辛巳年,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蛇年。在蛇年到来之前,一些谜家都喜欢制作一些有关蛇的谜语,而各地的文化宫、俱乐部以及社区也要在举办的灯谜晚会上悬挂几则蛇谜,以示庆贺新年,喜气洋洋地迎接蛇年的到来。有一则蛇谜,在我国民间流传比较早。唐·段成式的《庐陵官下记》上也有记载,说有个叫曹著的人,十分的机敏善辩,有个人想考考他,便出了个谜语让他猜:“一物坐也坐,卧也坐,立也坐,行也坐。”曹著听了不说破谜底,而是也说了一则谜:“一物坐也卧,立也卧,行也卧,走也卧,卧也卧。”这下子可把这位客人给难住了。后来曹著说:“你的谜底是‘蛤蟆’,我的谜底是‘蛇’,正好是我的谜吞你的谜。”
灯谜中也有不少的蛇谜。因为在制作蛇谜时都会从蛇的别称(代名词“巳”)以及它的形象上去设谜,所以我们在猜蛇时,也必须顺着这条思路去破解,方有可能一举中鹄。有一则蛇谜,是以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两句话为谜面的:“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打我国影片三,谜底是“《两代人》、《伤逝》、《蛇》”。此谜用会意法,较好地扣合了柳文所说的“两代人都伤逝于蛇”这样的意思。以“作文送庚辰迎辛巳”为谜面,打成语“笔走龙蛇”,正好将龙年蛇年的交替更迭,巧妙地在谜面、谜底上体现出来,并且得到了照应。有一则蛇谜,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谜面是“龙年后到蛇年末”,打一字,一般猜谜者很容易误入歧途,从会意、分扣上去解谜,就难以猜中,其实只要从谜面上去细细揣摩,就可以猜到是“儿”字,是将“龙”字的最后一笔和“蛇”字的末一笔拼成的。“画蛇添足变了样”,打字一,谜底是“异”,在蛇(巳)字下面添“艹”(足),即成为“异”。“圯”字为谜面,打俗语,谜底是“地头蛇”;“地龙”为谜面,打“垄”字,都是从蛇的俗称而来的。
还有些蛇谜,是根据蛇的形象而设谜的,猜起来也别有情趣。这类谜大都属于象形谜,如“眼镜蛇”,打字一,谜底是个“巴”字,酷似蛇戴了一副眼镜,它惟妙惟肖,令人击掌称好。“游蛇于水”,打“心”字,也是神形兼具,“心”字中的“三点”表示水,“一勾”象形游蛇,也不失为栩栩如生。又如“亦龙亦蛇”,谜底是猜“乙”字,如飞龙翻腾、似游蛇蹿跃,十分形象,所以也比较好地扣合了谜底。还有一则蛇谜,越发有趣,谜面是“洞里好像有条蛇”,打鲁迅作品一,谜底是《孔乙己》。此谜的“洞”扣“孔”,“乙”扣“一”,“已”与“巳”十分相似,以“好像蛇”扣之,别具谐趣。当然这些谜都是借蛇年的干支巧缀而成的,需要有蛇年这个特定的环境,才趣味盎然。
委蛇是条什么蛇
有句成语叫虚与委蛇,相信不少朋友会念错。仔细瞅瞅,这四个字都算常用字,咋会念错呢?呵呵,念错的就是那个蛇字。委蛇,应该读什么音,这是条什么蛇呢?
委蛇一般写做逶迤,也可写作威迤、威夷、委隋等。蛇读作姨。古书中,委蛇的意思是蜿蜒曲折状,一般用来形容山川、道路、行止、态度等。如《离骚》中有“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迤”,《古诗十九首》里也有“东城高且长,委蛇自相属”。
那委蛇是条什么蛇呢?《山海经·海内经》里说,委蛇又名延维,人首蛇身,并且有两个头,它的身子是紫色的,头是红色的,长度跟车辕相当,它特别讨厌雷声,每次打雷都会呆立不动。传说见过延维而能活命的人就能称霸天下。《庄子·达生篇》里说齐桓公曾见过延维,后来果然成为霸主。近代学者闻一多则在《伏羲考》中说委蛇实际是人首蛇身之伏羲女娲交尾神像。
成语“虚与委蛇”也出自《庄子》。《应帝王篇》里讲:“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这里有个故事,说的是列子师父壶子跟郑国神巫季咸斗法,壶子以虚招迷惑季咸,季咸落荒而逃。后来虚而委蛇演变为虚与委蛇。
委蛇之“蛇”为何读“姨”呢?原来,蛇俗作虵,虵从虫也声,而也为蛇的上古字,其上古音姨,也是蛇的上古音。关于这个发音,明代浮白斋主人的《雅谑》里还有个笑话呢。北宋欧阳修娶了薛家的大女儿,后欧阳修丧妻,又娶了薛家的三女儿。欧阳修跟刘原父开玩笑,刘原父心中不快,编故事报复。他说:有老学究告诉学生,《毛诗》中“委蛇委蛇”蛇应读姨。次日学生迟到,老学究问缘故,学生说:“刚才路上见人弄蛇,我便驻足观看。见他弄了大姨(蛇),又弄了小姨(蛇),故误了上课。”欧阳修闻之大笑。这个故事倒不失委蛇读音的一个佐证。
杯弓蛇影
有一个叫应彬的人在汲县做县令。夏至这一天,他的一位老朋友来访,应彬设宴款待。朋友座位背后的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弩弓,映在酒杯中,形状就像一条小蛇。朋友端起酒杯,正欲饮酒的那一瞬间,他瞥见了酒杯中的“蛇”,可他已经将那杯酒喝进肚里去了。朋友当时就觉得又惊又怕,十分恶心。回到家里,只觉得胸腹疼痛难忍,以至于饮食不进,身体渐渐消瘦下去。家里人为他请了好多医生,用了好多办法,也不见治好。自从老朋友那次来访后,已好长时间不见面了,应彬觉得奇怪,于是决定到朋友家去回访。只见朋友形容憔悴,病得不轻。应彬便问是什么原因。朋友如实相告:“自那次在你家喝酒,因酒杯里有一条小蛇被我吞进肚里,使我十分害怕,回家后就一病不起。”
应彬觉得这事有些蹊跷,酒杯中哪来的蛇呢?他回到县衙后,还在琢磨这件事。猛一回头,看见挂在墙上的弩弓,心里一下子明白了。他于是专门备了车马,把老朋友再次请到家中,重摆宴席,仍让朋友坐在原来的位置上。当朋友拿起酒杯一看,忽然惊叫起来,原来杯中又出现了蛇影。这时,应彬也端着酒杯走到朋友的座位旁,将自己的酒杯端给朋友看,里面同样有一条蛇影;后来,他请朋友端着原来那杯酒离开那个位置,再看杯中,那蛇影就分明没有了。朋友心中甚是不解,应彬叫朋友回头看墙上挂着的那把弩弓,对朋友说:“墙上的弩弓映在酒杯中,这就是你看到的杯中的蛇,其实那只是弩弓的影子,杯中什么也没有。”朋友半信半疑,又和应彬重新演试了几遍,这才哈哈大笑起来,心中的疑团顿时消失,精神一下子清爽了许多。回去以后,病也很快地好了。
害疑心病的人,往往陷入庸人自扰的泥淖而难以自拔;有智慧的人则善于抓住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心病还须心药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涸泽之蛇
那年夏季久旱不雨,严重的缺水使庄稼地裂开一道道又宽又深的口子,不少的池沼也干涸了。原来栖息在水沼中的一些虫、鱼、蟹、蛙,能够搬迁的都搬走了。最后还剩下两条花蛇。它们眼看着池沼边的杂草全部枯萎,也准备另找一处安身之地。
临行之前,那小蛇对大蛇说:“你身强力壮走得快。如果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这样目标太大。人们一看到蛇在行动,肯定会来捕杀。你走在我的前面,必然先遭祸殃。因此,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你最好背着我走。因为人们从来没有见过哪一类蛇是这种模样,也从来没有看到哪一条蛇像这样行走,所以一定会起疑心。如果他们把我当成一位神君,对我们敬而远之,我们不是可以蒙混过关,安全抵达目的地了吗?”大蛇觉得小蛇的话有道理,于是背起小蛇穿过大路,扬长而去。见到这两条蛇上下重叠着蜿蜒游走的人都很恐惧,谁也不敢靠近它们。这些人回去以后,一个个绘影绘声地向旁人描述自己所见到的情景,并煞有介事地说:“刚才我看见蛇神了。”
这则寓言启迪人们,要善于识别变化多端的诡计,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要透过现象去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捕鸟人和眼镜蛇
捕鸟人拿着树胶和粘竿去捕鸟。他看见一只鸫鸟落在大树上,想要捉他,便把粘竿接长,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地望着高空。他这样仰着头,无意中踩着了一条躺在他脚前的眼镜蛇,蛇回头咬了他一口。捕鸟人临死时自言自语地说:“我真不幸,我一心想捉别人,没想到自己会被人捉住,送了命。”同样,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
蛇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爬行纲,全世界约有2500至3000种,其中毒蛇约650种。我国所产蛇类有200多种,毒蛇约40多种。蛇在自然界堪称强者,它身体细长,通体有角质鳞,头通常扁平近乎椭圆,眼睛看似有神却视力极差,靠肋骨和腹鳞移动,靠嗅觉和味觉寻找食物,可迅速爬行和缠绕。蛇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树栖、穴居为主,淡水和海水中均有。所有的蛇都是掠食者,其食性包括各种动物。而身着华丽外衣的蛇,其毒液往往也最致命。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长可达10米,重70公斤以上;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像条大蚯蚓,体重只有几克;最毒的蛇是眼镜王蛇、五步蛇,具有三角形头部、花纹特殊、性情凶猛等特点;分布最广的毒蛇是蝮蛇,我国所有地区都存有;最耐旱的蛇是沙蟒,分布在我国新疆、宁夏、甘肃等地。世界上有两个蛇岛,一个在中国,一个在巴西。中国的蛇岛位于辽东半岛南端的渤海湾,岛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周都是陡壁悬崖,有百余种植物和无脊椎动物。这里的生态系统构成了适合蛇生长繁衍的环境,现在岛上约有蛇15000多条。
自古以来蛇在人类眼中是具有神秘色彩的动物,对蛇有着相互矛盾的情感。上古时期,人们既畏蛇又崇蛇,由此产生了很多关于蛇的神话传说。中国神话中的开天劈地神盘古是“龙首蛇身”,反映了原始社会的蛇图腾崇拜。历代君与臣的礼服上绣的非龙即蟒,表示了对蛇的重视。民俗民风中有游蛇灯、赛蛇神的娱乐活动,文学作品中更有知恩图报的灵蛇、可爱的蛇女以及以蛇为题的诗篇。
但另一面,人们厌蛇、怕蛇,有关的寓言、故事中相当一部分是说蛇的阴险狡猾、狠毒可怖。据介绍,蛇多以鼠类为食,能够控制鼠害泛滥。同时其肉能食,皮制品珍贵,且药用价值很高,对人类是有益的。
蛇年说蛇谜
按我国农历纪年,2013年是辛巳年,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蛇年。在蛇年到来之前,一些谜家都喜欢制作一些有关蛇的谜语,而各地的文化宫、俱乐部以及社区也要在举办的灯谜晚会上悬挂几则蛇谜,以示庆贺新年,喜气洋洋地迎接蛇年的到来。有一则蛇谜,在我国民间流传比较早。唐·段成式的《庐陵官下记》上也有记载,说有个叫曹著的人,十分的机敏善辩,有个人想考考他,便出了个谜语让他猜:“一物坐也坐,卧也坐,立也坐,行也坐。”曹著听了不说破谜底,而是也说了一则谜:“一物坐也卧,立也卧,行也卧,走也卧,卧也卧。”这下子可把这位客人给难住了。后来曹著说:“你的谜底是‘蛤蟆’,我的谜底是‘蛇’,正好是我的谜吞你的谜。”
灯谜中也有不少的蛇谜。因为在制作蛇谜时都会从蛇的别称(代名词“巳”)以及它的形象上去设谜,所以我们在猜蛇时,也必须顺着这条思路去破解,方有可能一举中鹄。有一则蛇谜,是以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两句话为谜面的:“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打我国影片三,谜底是“《两代人》、《伤逝》、《蛇》”。此谜用会意法,较好地扣合了柳文所说的“两代人都伤逝于蛇”这样的意思。以“作文送庚辰迎辛巳”为谜面,打成语“笔走龙蛇”,正好将龙年蛇年的交替更迭,巧妙地在谜面、谜底上体现出来,并且得到了照应。有一则蛇谜,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谜面是“龙年后到蛇年末”,打一字,一般猜谜者很容易误入歧途,从会意、分扣上去解谜,就难以猜中,其实只要从谜面上去细细揣摩,就可以猜到是“儿”字,是将“龙”字的最后一笔和“蛇”字的末一笔拼成的。“画蛇添足变了样”,打字一,谜底是“异”,在蛇(巳)字下面添“艹”(足),即成为“异”。“圯”字为谜面,打俗语,谜底是“地头蛇”;“地龙”为谜面,打“垄”字,都是从蛇的俗称而来的。
还有些蛇谜,是根据蛇的形象而设谜的,猜起来也别有情趣。这类谜大都属于象形谜,如“眼镜蛇”,打字一,谜底是个“巴”字,酷似蛇戴了一副眼镜,它惟妙惟肖,令人击掌称好。“游蛇于水”,打“心”字,也是神形兼具,“心”字中的“三点”表示水,“一勾”象形游蛇,也不失为栩栩如生。又如“亦龙亦蛇”,谜底是猜“乙”字,如飞龙翻腾、似游蛇蹿跃,十分形象,所以也比较好地扣合了谜底。还有一则蛇谜,越发有趣,谜面是“洞里好像有条蛇”,打鲁迅作品一,谜底是《孔乙己》。此谜的“洞”扣“孔”,“乙”扣“一”,“已”与“巳”十分相似,以“好像蛇”扣之,别具谐趣。当然这些谜都是借蛇年的干支巧缀而成的,需要有蛇年这个特定的环境,才趣味盎然。
委蛇是条什么蛇
有句成语叫虚与委蛇,相信不少朋友会念错。仔细瞅瞅,这四个字都算常用字,咋会念错呢?呵呵,念错的就是那个蛇字。委蛇,应该读什么音,这是条什么蛇呢?
委蛇一般写做逶迤,也可写作威迤、威夷、委隋等。蛇读作姨。古书中,委蛇的意思是蜿蜒曲折状,一般用来形容山川、道路、行止、态度等。如《离骚》中有“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迤”,《古诗十九首》里也有“东城高且长,委蛇自相属”。
那委蛇是条什么蛇呢?《山海经·海内经》里说,委蛇又名延维,人首蛇身,并且有两个头,它的身子是紫色的,头是红色的,长度跟车辕相当,它特别讨厌雷声,每次打雷都会呆立不动。传说见过延维而能活命的人就能称霸天下。《庄子·达生篇》里说齐桓公曾见过延维,后来果然成为霸主。近代学者闻一多则在《伏羲考》中说委蛇实际是人首蛇身之伏羲女娲交尾神像。
成语“虚与委蛇”也出自《庄子》。《应帝王篇》里讲:“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这里有个故事,说的是列子师父壶子跟郑国神巫季咸斗法,壶子以虚招迷惑季咸,季咸落荒而逃。后来虚而委蛇演变为虚与委蛇。
委蛇之“蛇”为何读“姨”呢?原来,蛇俗作虵,虵从虫也声,而也为蛇的上古字,其上古音姨,也是蛇的上古音。关于这个发音,明代浮白斋主人的《雅谑》里还有个笑话呢。北宋欧阳修娶了薛家的大女儿,后欧阳修丧妻,又娶了薛家的三女儿。欧阳修跟刘原父开玩笑,刘原父心中不快,编故事报复。他说:有老学究告诉学生,《毛诗》中“委蛇委蛇”蛇应读姨。次日学生迟到,老学究问缘故,学生说:“刚才路上见人弄蛇,我便驻足观看。见他弄了大姨(蛇),又弄了小姨(蛇),故误了上课。”欧阳修闻之大笑。这个故事倒不失委蛇读音的一个佐证。
杯弓蛇影
有一个叫应彬的人在汲县做县令。夏至这一天,他的一位老朋友来访,应彬设宴款待。朋友座位背后的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弩弓,映在酒杯中,形状就像一条小蛇。朋友端起酒杯,正欲饮酒的那一瞬间,他瞥见了酒杯中的“蛇”,可他已经将那杯酒喝进肚里去了。朋友当时就觉得又惊又怕,十分恶心。回到家里,只觉得胸腹疼痛难忍,以至于饮食不进,身体渐渐消瘦下去。家里人为他请了好多医生,用了好多办法,也不见治好。自从老朋友那次来访后,已好长时间不见面了,应彬觉得奇怪,于是决定到朋友家去回访。只见朋友形容憔悴,病得不轻。应彬便问是什么原因。朋友如实相告:“自那次在你家喝酒,因酒杯里有一条小蛇被我吞进肚里,使我十分害怕,回家后就一病不起。”
应彬觉得这事有些蹊跷,酒杯中哪来的蛇呢?他回到县衙后,还在琢磨这件事。猛一回头,看见挂在墙上的弩弓,心里一下子明白了。他于是专门备了车马,把老朋友再次请到家中,重摆宴席,仍让朋友坐在原来的位置上。当朋友拿起酒杯一看,忽然惊叫起来,原来杯中又出现了蛇影。这时,应彬也端着酒杯走到朋友的座位旁,将自己的酒杯端给朋友看,里面同样有一条蛇影;后来,他请朋友端着原来那杯酒离开那个位置,再看杯中,那蛇影就分明没有了。朋友心中甚是不解,应彬叫朋友回头看墙上挂着的那把弩弓,对朋友说:“墙上的弩弓映在酒杯中,这就是你看到的杯中的蛇,其实那只是弩弓的影子,杯中什么也没有。”朋友半信半疑,又和应彬重新演试了几遍,这才哈哈大笑起来,心中的疑团顿时消失,精神一下子清爽了许多。回去以后,病也很快地好了。
害疑心病的人,往往陷入庸人自扰的泥淖而难以自拔;有智慧的人则善于抓住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心病还须心药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涸泽之蛇
那年夏季久旱不雨,严重的缺水使庄稼地裂开一道道又宽又深的口子,不少的池沼也干涸了。原来栖息在水沼中的一些虫、鱼、蟹、蛙,能够搬迁的都搬走了。最后还剩下两条花蛇。它们眼看着池沼边的杂草全部枯萎,也准备另找一处安身之地。
临行之前,那小蛇对大蛇说:“你身强力壮走得快。如果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这样目标太大。人们一看到蛇在行动,肯定会来捕杀。你走在我的前面,必然先遭祸殃。因此,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你最好背着我走。因为人们从来没有见过哪一类蛇是这种模样,也从来没有看到哪一条蛇像这样行走,所以一定会起疑心。如果他们把我当成一位神君,对我们敬而远之,我们不是可以蒙混过关,安全抵达目的地了吗?”大蛇觉得小蛇的话有道理,于是背起小蛇穿过大路,扬长而去。见到这两条蛇上下重叠着蜿蜒游走的人都很恐惧,谁也不敢靠近它们。这些人回去以后,一个个绘影绘声地向旁人描述自己所见到的情景,并煞有介事地说:“刚才我看见蛇神了。”
这则寓言启迪人们,要善于识别变化多端的诡计,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要透过现象去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捕鸟人和眼镜蛇
捕鸟人拿着树胶和粘竿去捕鸟。他看见一只鸫鸟落在大树上,想要捉他,便把粘竿接长,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地望着高空。他这样仰着头,无意中踩着了一条躺在他脚前的眼镜蛇,蛇回头咬了他一口。捕鸟人临死时自言自语地说:“我真不幸,我一心想捉别人,没想到自己会被人捉住,送了命。”同样,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