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近年来,以“中国佛都、心灵之旅”品牌著称的济宁市汶上县,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加快“三区一带”旅游格局建设,大力实施挂大靠强联名、景区市场化运作、产业链条培育和立体宣传营销四大战略,精心培育佛教文化体验、运河古迹探寻、生态民俗观光和休闲娱乐度假四大特色旅游,着力提高中国佛都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县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社会收入均保持快速增长。
实施五大工程加快“三区一带”旅游格局建设
实施核心景区建设推进工程。突出4A级宝相寺景区的“龙头”地位,综合利用已建成的菩萨广场六栋建筑,设置游客服务中心;投资100万元,拍摄3D影片《佛牙东来》;规划建设观音文化区;新建景区停车场,不断完善景区接待功能。实施宝相寺地宫改造工程,将神圣佛牙、神秘佛塔、神奇佛光之寺院“三宝”文化赋于地宫,在力争达到金碧辉煌效果的同时,提升文化内涵。加快西部禅修功能区和东部180亩的配套服务区建设,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培植多种经营业态,争取素斋、佛文化主题酒店、缘心购物街早日建成开放,丰富游览内容,拉长产业链条。
实施宝相宫项目加速建设工程。利用3亿元专项资金,加速建设高108米、占地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平方米的宝相宫。目前,主体已建设至90多米高度,计划明年“五一”前完成,建成后将成为中国佛都品牌的点睛之笔和宝相寺景区的升华之作。
实施莲花湖湿地膨胀发展工程。全面提高3A级莲花湖湿地景区的旅游功能,增强旅游市场的认可度和吸引力。投资2000万元,新建集传统文化展示、民俗文化体验、农耕文化感受于一体的中都民俗馆,10月底建成开放,已成为鲁西南文化旅游的新亮点。2013年,启动二十四节气广场、度假酒店、民俗馆扩建和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邀请有关专家,举办湿地规划论坛,展开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实施运河枢纽遗址保护工程。对大运河南旺考古遗址公园这个国家项目,将申遗工作摆在重中之重,全力推进7个申遗点和2个河道的综合治理工作,确保明年6月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制定了遗址公园建设、运河古镇打造和旅游开发“三位一体”的工作目标,不断推进南旺镇服务业主导型乡镇建设。投入500多万元,实施遗址公园考古和保护规划。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高公园的游客接待量和市场吸引力,全面开展3A级景区创建及镇驻地旅游规划,开发运河古镇,凸显运河文化旅游新高地,使遗产保护与旅游观光相得益彰,
实施乡村生态旅游突破工程。以2个旅游强乡镇和一个服务业试点乡镇为主,推广汶上县“五鸡台乡村旅游农民合作社”模式,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旅游的积极性。开发杨庄民俗村、陈闸村生态村、梅山庄山区民居特色村等示范点,培育20个乡村餐馆、10个农家乐。目前,全县乡村旅游呈现景点建设提速、接待能力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
采取六大措施提高中国佛都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坚持支柱地位不动摇。政府主导是旅游业跨越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汶上县旅游发展过程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抢抓将工业经济和文化旅游列为两大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机遇,在旅游规划引导、环境优化、人才引进、资金投入和体制改革等方面确立优先发展地位。
探索管理体制求创新。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管理的理念,加强与各部门、各行业的协调配合。坚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信心,持续推进以宝相寺旅游发展公司为龙头的公司化体制改革。积极实施挂大靠强联名战略,与中国中旅集团、好客山东旅游开发公司等探索多层次合作。整合现有旅游资源,探索一体化经营、长效化发展的新路子。
实施立体营销扩市场。加大政府资助力度,坚持不断档、不放松、立体化的营销思路,努力形成政府引导、部门管理、企业主体的宣传机制。借鉴外地团队直通车、旅游办事处等模式,努力把周边2小时黄金旅游圈的上亿人群这个基础客源市场,作为集中攻坚区域,开展多渠道、多媒体、多角度的宣传促销,持续扩大“佛都”旅游的影响力。
创新节庆活动求实效。2012年太子灵踪文化节期间,邀请余秋雨、王立群等知名文化学者举办论坛,孟庭苇、萨顶顶、黑鸭子组合等演艺名人献艺,台湾海涛、国内高僧明哲等法师举办法会,形成规模宏大、好戏连台、盛况空前的文化热潮,30多万游人、信众现场感受了心灵之旅的魅力。
加大政策引导促发展。按照培育优势产业和推进跨越发展的要求,引导全民创业的注意力向旅游倾斜,大力扶持餐饮、住宿、演艺、纪念品开发、旅游车船服务等业态,促使社会各界形成关心、支持、参与旅游发展的合力。
保持强县品牌增信心。以迎接旅游强县复核验收为契机,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努力打造游客更加满意的旅游目的地。
实施五大工程加快“三区一带”旅游格局建设
实施核心景区建设推进工程。突出4A级宝相寺景区的“龙头”地位,综合利用已建成的菩萨广场六栋建筑,设置游客服务中心;投资100万元,拍摄3D影片《佛牙东来》;规划建设观音文化区;新建景区停车场,不断完善景区接待功能。实施宝相寺地宫改造工程,将神圣佛牙、神秘佛塔、神奇佛光之寺院“三宝”文化赋于地宫,在力争达到金碧辉煌效果的同时,提升文化内涵。加快西部禅修功能区和东部180亩的配套服务区建设,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培植多种经营业态,争取素斋、佛文化主题酒店、缘心购物街早日建成开放,丰富游览内容,拉长产业链条。
实施宝相宫项目加速建设工程。利用3亿元专项资金,加速建设高108米、占地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平方米的宝相宫。目前,主体已建设至90多米高度,计划明年“五一”前完成,建成后将成为中国佛都品牌的点睛之笔和宝相寺景区的升华之作。
实施莲花湖湿地膨胀发展工程。全面提高3A级莲花湖湿地景区的旅游功能,增强旅游市场的认可度和吸引力。投资2000万元,新建集传统文化展示、民俗文化体验、农耕文化感受于一体的中都民俗馆,10月底建成开放,已成为鲁西南文化旅游的新亮点。2013年,启动二十四节气广场、度假酒店、民俗馆扩建和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邀请有关专家,举办湿地规划论坛,展开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实施运河枢纽遗址保护工程。对大运河南旺考古遗址公园这个国家项目,将申遗工作摆在重中之重,全力推进7个申遗点和2个河道的综合治理工作,确保明年6月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制定了遗址公园建设、运河古镇打造和旅游开发“三位一体”的工作目标,不断推进南旺镇服务业主导型乡镇建设。投入500多万元,实施遗址公园考古和保护规划。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高公园的游客接待量和市场吸引力,全面开展3A级景区创建及镇驻地旅游规划,开发运河古镇,凸显运河文化旅游新高地,使遗产保护与旅游观光相得益彰,
实施乡村生态旅游突破工程。以2个旅游强乡镇和一个服务业试点乡镇为主,推广汶上县“五鸡台乡村旅游农民合作社”模式,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旅游的积极性。开发杨庄民俗村、陈闸村生态村、梅山庄山区民居特色村等示范点,培育20个乡村餐馆、10个农家乐。目前,全县乡村旅游呈现景点建设提速、接待能力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
采取六大措施提高中国佛都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坚持支柱地位不动摇。政府主导是旅游业跨越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汶上县旅游发展过程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抢抓将工业经济和文化旅游列为两大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机遇,在旅游规划引导、环境优化、人才引进、资金投入和体制改革等方面确立优先发展地位。
探索管理体制求创新。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管理的理念,加强与各部门、各行业的协调配合。坚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信心,持续推进以宝相寺旅游发展公司为龙头的公司化体制改革。积极实施挂大靠强联名战略,与中国中旅集团、好客山东旅游开发公司等探索多层次合作。整合现有旅游资源,探索一体化经营、长效化发展的新路子。
实施立体营销扩市场。加大政府资助力度,坚持不断档、不放松、立体化的营销思路,努力形成政府引导、部门管理、企业主体的宣传机制。借鉴外地团队直通车、旅游办事处等模式,努力把周边2小时黄金旅游圈的上亿人群这个基础客源市场,作为集中攻坚区域,开展多渠道、多媒体、多角度的宣传促销,持续扩大“佛都”旅游的影响力。
创新节庆活动求实效。2012年太子灵踪文化节期间,邀请余秋雨、王立群等知名文化学者举办论坛,孟庭苇、萨顶顶、黑鸭子组合等演艺名人献艺,台湾海涛、国内高僧明哲等法师举办法会,形成规模宏大、好戏连台、盛况空前的文化热潮,30多万游人、信众现场感受了心灵之旅的魅力。
加大政策引导促发展。按照培育优势产业和推进跨越发展的要求,引导全民创业的注意力向旅游倾斜,大力扶持餐饮、住宿、演艺、纪念品开发、旅游车船服务等业态,促使社会各界形成关心、支持、参与旅游发展的合力。
保持强县品牌增信心。以迎接旅游强县复核验收为契机,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努力打造游客更加满意的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