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的信仰现象很多样。有时属于宗教,有时不是宗教。中国人对孔子的祭拜就是如此。说它是宗教,有人可以解释说,孔子是人不是神,祭孔仅仅是纪念中国的圣人而已;说它不是宗教,祭孔仪式却又如同寺庙道观的法事仪式,甚至还有不少人声称要把它建设成为中国的主要宗教。 正因为如此,近年来祭孔、拜师等仪式在一些学校举办得越来越多。有国家公立学校举办的,也有私立学校举办的。仪式过程中,参加者身穿汉服,头戴儒冠,虔诚肃立,向孔子像鞠躬,齐声诵读《中庸》、《四书》、《五经》、《弟子规》等经典。 祭祀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即便身处现代,继承下来并无不妥。然而,祭祀活动应在孔庙、文庙之中举行。公立学校举办祭孔典礼,难免招来不少的议论,因为,如今的公立学校不是旧时的官学。 面对社会的批评,有致力于复兴儒教的学者认为,为什么能够在寺庙里面拜佛,在教堂里面拜上帝,就不能在中国人的学校里面祭拜中国人自己的先贤?跪拜叩头也是我们的自由。也有人说,学校祭孔,仅仅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而已,既非宗教,也非信仰。 然而,有的中学每当考试来临之际,特别组织学校师生祭拜孔子,烧香磕头、放鞭炮,将孔子作为“考神”来拜。这就不是“文化传承”了。据媒体披露,云南就有这么一座中学,中考期间专门在教学楼大厅安置一尊孔子塑像,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前去“烧高香”,祈愿考出好成绩。不过,当有媒体前去采访了解此事时,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校方断然拒绝采访,这似乎说明,校方也明白,他们的做法似乎有那么点不妥。 此前也常常听闻山东曲阜孔庙一年中香火最盛之时,就是高考前夕。对此,社会舆论是既不赞成也不反对,因为这是公民的自由选择。近期还有学者率年轻学生跪拜于孔子像前,毅然决然,一副宗教信徒的神态,完全不顾及相关的社会舆论。这的确是自由选择,因为其祭拜的地点是在孔庙。这种属于私人性质的祭孔,社会也理应以平常心待之。 可是,当这样的祭拜仪式“位移”到公立学校,并且成为学校全体师生有组织的共同仪式与祭拜行为,问题可能就会变得复杂多了。如果学校师生之中有不愿意视孔子为神而拒绝祭拜,或者其中学生有其他宗教信仰,这一仪式岂不具有强迫的意味? 当下中国人的信仰,已经是多元的信仰格局与自由的信仰选择了,旧时官学那样的孔圣人信仰的建构方式,应该让它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