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中屈原插图


屈原“穿错衣”报道引发热议
专家回应网友质疑:楚国服装也是右衽
昨日,《衣襟左右穿反“屈原”左右为难》一事引起强烈反响。
截至昨晚8时30分,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主流门户网站全文转载。各大媒体的官方微博转发该新闻,众多网友在微博上参与讨论;这条新闻在人民网的官博上有近800条转发,334条评论;在百度以“屈原左衽”为关键字搜索,约80200个相关结果。
有网友在转发、评论时,提出了疑问:“屈原是战国楚国人,当时属于南方蛮夷之国,楚国服装是否有可能是‘左衽’?”为此,记者向多位专家求证,证实了楚国服装也是右衽。
“汉服,有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狭义上指汉朝的服装;广义上指汉民族的服装。右衽的习惯,体现在广义的汉民族服装上。从周王朝开始,修订的礼仪规范就包括右衽。”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胡晓东副教授解释。
楚国地处黄河以南,是否与中原地区衣着习惯不同?胡晓东介绍,“楚国是周王朝的诸侯国。据研究,与汉族服饰大致相同,右衽的习惯都是一致的。差异多出在纹样的不同上。”
着名屈原研究者、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建宪表示,楚文化是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昨日,在李舒曼提出质疑的百度贴吧,网友“灵之地狱”提出自己的发现:祖冲之也是左衽。
网友“oO鱼子Oo”:还有高一历史(人教版),秦始皇那课,三公九卿的图清一色左衽。
问题2
王羲之生辰出错
《山西晚报》上月5日报道了太原文史爱好者李彬挑出教科书中众多错误。七年级语文课本(江苏教育出版社)中,王羲之的生卒年月有误。王羲之的生卒年应为公元303年361年,而课本中却是321年379年。
问题3
孙膑“穿越”坐轮椅
同是李彬发现,四年级下册《田忌赛马》(江苏教育出版社)一课的插图中,孙膑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却坐上轮椅。而轮椅在我国南北朝时才出现。
问题4
质疑数学题答案出错
“东林书院”论坛网友“王器”质疑一道数学题答案出错:苏教版数学书八年级下册第76页反比例函数实例调查最后一个:体积为1200立方厘米的圆锥的底面积为x平方厘米,那么圆锥的高y可以表示为y=1200/x。圆锥体的体积=底面积×高×1/3,也就是说,应该是圆锥的高y可以表示为y=3600/x。
问题5
生物课本性别发育问题
人教论坛网友“dengshuai”: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二册上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第38页)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前者将发育成男性,后者将发育成女性”,应改为“前者将发育成女性,后者将发育成男性”。
问题6
化学课本上的长导管
人教论坛网友“西瓜”:高一化学课本上册第68页,第四章卤素第一节氯气:图4-7,当氯气通过第二个瓶子中湿润的有色布条时,长导管是肯定应插入液面以下,但书上却没有插入到液面以下。
长江日报
新闻回顾:初一教科书屈原插图衣襟穿反 官方承认失误
“发现历史书上屈原的服装是左衽!”17日,网友“lishuman”在百度贴吧发帖,质疑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中屈原所穿服装出现“左衽”失误,该书为2006年6月第2版,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衽,就是衣襟。前襟向右,也就是左边一片压住右边那片称右衽,反之称左衽。右衽为汉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经专家网友证实插图确实将右衽误为左衽。昨日,记者致电人民教育出版社,该社有关人士坦承插图印制有误。
微言
趙政杭Sectumsempra_V:照片水平翻转了,以为这仅仅是排版上的一个小变动,不知违反了很多常理。
one-个撇捺:又是教科书的悲剧啊。
质疑
初一女生:书上屈原穿错衣
“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宪问》)左衽和右衽代表华夷之别,堂堂中学历史教材竟然犯了这种低级错误。”“lishuman”发帖当日,不到5个小时,就引起了30多位网友的关注讨论。
昨日,记者联系上了帖主“lishuman”七一华源中学初中一年级女生李舒曼。近日,12岁的李舒曼学习了历史课《中华文化的勃兴》,“我无意中发现,书中屈原插图的衣服竟然是左衽。我从小就喜欢学习历史。10岁时,爸爸就跟我讲过汉服的知识。汉服应该是右衽。”
潘利华是李舒曼的班主任,对她“爱提问”的印象很深。“舒曼成绩很好,总能发现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证实
专家:“汉服左衽”确有误
“按照中国古代习惯只有死者和部分少数民族才穿左衽的。”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副教授胡晓东证实了李舒曼的质疑,“早在周朝就有汉服右衽的习俗了。”
胡晓东认为出错有两种可能,一是印刷制版“反了”,二是画像本身确有失误。据此,记者向印刷界资深人士湖北省印刷协会副理事长李卫滨求证,他分析“印刷失误是最大的可能性”。他认为,教科书印刷一般是胶片制版。该幅屈原插图背景是江水,正反不易辨识。有制版工人放反的可能性。”
网友们也纷纷证实该失误,“纵剑长歌”表示还可以通过佩剑看出失误,一般佩剑放在左侧,而屈原插图的佩剑在右。
回复
出版社:为版式美观放反
昨日,记者联系上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该册历史教材的责任编辑余老师。
余老师称,这件事是他们第一次接到问询,之前并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上的失误,他坦承插图确实是放反了。经主编齐吉祥调查,原因在于制版工人觉得位于该页接缝处的屈原插图,“调个”面朝左更好看;加之后面的江水不具有正反辨识度,致使屈原插图出现“左衽”。
插图印错了,是否会更正呢?余编辑表示,“屈原插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这个历史人物以及他的爱国情怀。现在我国各地的中学教材不统一,除了人教版,还有其他版本。教育部已经开始集合专家编写新教材,最早明年就会出来。新教材即将取代老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