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母亲节是美国文化的产物。最初提出此设想的贾维斯夫人是当时美国格拉夫顿城教会主日学校的总监,美国南北战争后她在学校里负责讲述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讲述美国南北战争中捐躯英雄的故事。她提出应当设立一个母亲节,以慰藉为国贡献出英勇战士的母亲们。她的愿望未实现便逝世了,她的女儿安娜·M·贾维斯终身未婚,一直陪伴母亲身边,1905年她母亲逝世,1907年开始,她为了母亲的遗愿,正式发起创设美国母亲节,得到教会、教堂的支持,她纪念其母的活动与教会仪式相结合,于5月份的第二个礼拜天在教堂举行。经过7年的努力,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宣布美国母亲节就定在5月份的第二个基督教礼拜天。
由此可见,美国母亲节同美国历史、美国宗教有不解之缘,有鲜明的美国文化的印记。在世界多数国家未有自己母亲节的情况下,随着强势文化的推行,有些人跟着过美国的母亲节,但美国母亲节远非“世界的”。欧洲文化跟美国文化关系很密切,但许多欧洲国家仍有自己的母亲节,法国1928年才设立母亲节,也没有跟着已有的美国母亲节,而是定在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匈牙利等也没有跟美国。同处美洲,尼加拉瓜在5月30日,阿根廷在10月的第二个星期天。非洲的埃及、南非、中非共和国等都有自己的母亲节。亚洲国家印度尼西亚、韩国、印度、黎巴嫩等都没有取同美国,泰国1976年宣布8月12日为自己国家的母亲节。阿拉伯地区的大多数国家都以3月21日“春分”为母亲节,都植根于自己的文化。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设立了自己的母亲节。并无国际组织宣布美国母亲节是“国际母亲节”。
我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是综合性的,缺少单项突出的人伦主题节日,如母亲节、情人节等;而现代社会又很有表达这种人伦感情的需要,于是西方的此类节日就乘虚而入。但异质文化的人伦节日难以承担传承中华人伦传统之任。于是我近年来,与凌孜等10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汪纪戎、郭新志等数十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倡“中华母亲节”,以孟母为形象代表,日期是孟母生孟子而成为母亲的农历四月初二。
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很伟大而且很有影响的母亲,孟子的母亲仉氏是最突出的一位。两千年前西汉时的《韩诗外传》和刘向的《列女传》就有翔实记载。近800年以来中国最普及的儿童读物《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中华儿女耳熟能详。
中华母亲节应当发扬这种优良传统。爱子和孝亲是双向互动的。父母给予子女生命,对子女有一种出于本能的无私的慈爱。子女在母体中孕育成长,本来就依恋父母,又不断感受到父母的教养之爱,很自然地滋长着亲情回报的爱心,这种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品性、行为就是孝。这是人性的自然感情。我们中华母亲节一面提倡母爱、母教,一面提倡爱母、孝亲。
设立中华母亲节,就是为了让天下父母的爱心有一个得以彰显、让人认真体认的节日;让天下子女的孝心有一个受到唤醒并精致表达的节日。异质文化的母亲节既难以传承中华的母教传统,更难以传承中华孝亲传统,而这两方面正是中华母亲节的内涵。我们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坚守住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捍卫世界文化多样性中,展现中华母亲节文化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