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消息灵通人士说,酝酿已久的中国法定节假日调整已制定初步方案,并将在本周五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在这个方案安排中,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总天数不仅有所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还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农历除夕也将法定放假。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认为,将节日与假日融为一体后,民族传统文化就有了一定的载体,可以将之发扬光大。
中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长期的历史积淀已经形成了一批历代相传、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然而,目前的法定节假日安排缺乏中国特色和传统文化特色,仅仅纳入了春节。
最近,有媒体曾就“春节、中秋、圣诞以及情人节等10个节日中你最想过哪一个”做了一个社会调查,结果显示,春节居首,其他传统节日也均排前列。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表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应重新认识和建设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多种形式还原它们的文化内涵。
1999年,中国对法定节假日安排进行了调整,形成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连休7天的长假。这种休假安排,为居民出行、购物和休闲提供了时间便利,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被人们称为“黄金周”。
然而,“黄金周”模式的弊端也日渐显现。“黄金周”期间,人员流动数量大幅增加,交通拥挤,旅游安全隐患增大。同时,居民大规模集中出游也导致旅游产品短期内供给不足,旅游景区超负荷接待,设施遭破坏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多次呼吁要重视解决中国现行法定节假日安排存在的问题,建议对现行法定节假日安排作出调整,社会上也有很多类似呼声。
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假日设定安排主要是从政治上考虑的,而改革开放后更多是从经济上考虑的,是为拉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社会学家和文化界人士表示,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因此,今后考虑节假日的安排设定,要更多地从人文、文化、历史、社会、和谐的角度出发,把传统节日变成法定假日。
网友们对法定节假日的调整也有着特别的关注。十七大期间,携程旅行网公布了对2200位年收入6万元以上游客的调查,数据显示,63.7%的人希望调整黄金周,但建议取消全部黄金周的人只有14.3%;而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网不久前进行的一次联合调查显示,“58.2%的公众希望既有长假也有短假”。
为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中国政府在调整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同时,还出台《职工带薪休假规定》,为全面落实职工休假权利提供法律保障,使广大职工可以更加人性化地安排家庭及个人生活。
另据《新闻晨报》报道,从国家旅游局假日处得到消息,正在征求意见的带薪年休假制度与黄金周是否取消无关,明年黄金周放假安排将在本月底下月初公布,届时外界关注的3个黄金周明年是否调整,将会有明确答案。与此同时,据中国民俗协会副秘书长黄涛透露,明年“五一”黄金周取消很可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