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快餐涨价总是在消费者不知不觉中悄然进行。继去年的密集涨价之后,新年伊始,麦当劳、必胜客等洋快餐们已发起今年首轮调涨。记者日前获悉,麦当劳中国公司和百胜餐饮集团旗下必胜客近日对旗下产品均进行了新一轮调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持续的涨价,已有消费者表示了不满,认为洋快餐在短短一年内如此频繁地涨价,已超过普通消费者的承受极限。有专家评论道,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年来许多行业让百姓享受到了廉价的实惠,但洋快餐是个例外。
原料本土化导致成本推动
据了解,麦当劳调价幅度为0.5元-2.0元,涉及主食、饮料和甜品等。必胜客下午茶则平均调价3元。有业内人士表示,洋快餐们去年以来密集调涨,对消费者不断带来生活压力增加的冲击。据悉,麦当劳在去年4月和7月已分别调过价格,肯德基去年9月和1月也调过价,必胜客同样在去年9月和今年1月调过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频繁涨价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和抱怨。
“这全家桶怎么这么贵啊!是不是又涨价啦?再涨我们就不吃了!”
“那您自便吧,反正客人有的是。好多人就好这一口!”
这是记者近日在位于北京阜成门的一家肯德基餐厅里听到一位顾客和服务员之间的对话。这位顾客十分留恋肯德基全家桶曾经只售50多元,而如今这全家桶的价格已涨到73元。她还记得2010年初全家桶的价格也不过64元,仅仅一年多就涨了9元,“也涨得太快了吧!”这位顾客抱怨道。
不过,对于在中国市场的利润率,百胜集团方面却不甚满意。据媒体报道,百胜集团首席财务官里克卡诺西日前对外宣称,该公司计划2012年在中国提价,以抵消食品和人力成本上升,增强获利能力。据介绍,百胜中国去年第四季的利润率由上年同期的18.2%下降至15.8%。该公司希望今年利润率上升至20%左右,而提升业绩的手段之一,就是拟通过提价抵消食品价格上涨和人力成本增加等因素。
或许,正因为如此,百胜集团才会把实现利润,同时抵御成本压力的涨价计划放在中国市场。
流程化和标准化使其轻松涨价
自2010年初以来,洋快餐们出现密集涨价现象。业内人士认为,逐利的本性才是推动洋快餐涨价的本质原因,同时,由于生产的高度流程化和标准化,其成本和利润的核算极其简单,这又是保证其轻松涨价的基本手段。在这一点上,中餐企业与之有着鲜明的不同。
“降低成本和提升利润一直都是餐饮企业提价的压力和动力。”海南椰岛集团董事长助理(原娃哈哈策划总监)肖竹青对记者说。对此,他解释说,企业通过提价“开源”,再通过降低成本“节流”,利润自然就提升了。
而相对于洋品牌的大张旗鼓,中餐企业的涨价行为就颇为低调。有业内人士甚至担心,会因为涨价而丢失部分客流。对此,肖竹青表示,中餐企业对人的依赖性很强,因无法实现标准化,核心竞争力依靠厨师。而洋品牌餐饮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标准化和流程化,可以招聘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小时工和新手,在成本控制和品牌溢价方面强于中餐企业。同时,人均消费越低的餐饮企业,对涨价越敏感。
肖竹青认为,“消费者已经分众化了,企业想实现更高的利润,可以针对不同消费能力的人群,推出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可以弱化单纯涨价带来的阵痛。”
肖竹青同时给出了几点建议,他认为餐饮企业涨价要充分顾及消费者感受:比如,老产品不涨价,新产品或者新服务涨价;保持对一部分人的优惠价格,如学生或者老人;涨价同时,升级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提升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