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英才网消息 1月30日至2月4日,青岛市人才市场连续举办了六场2012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场场火爆,求职者比肩接踵,有些企业在摊位紧张的情况下,不惜两家共用一个摊位进行招聘。
“同学是找工作的吧?来看看我们公司的简介……”“想从事销售类的工作吗?有兴趣的话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下。”2月4日,在招聘会现场,记者遇到的情况有些出乎意料。为了在人才求职高峰期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部分教育培训、金融保险行业用人单位不再像以往那样坐在桌子后面等人来投递简历,而是到会场上主动与求职者沟通,“拉人”面试。
某保险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王女士告诉记者,采取这种“拉人”方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一方面近年来应届毕业生逐渐倾向于稳定的薪酬,销售行业底薪加提成薪酬制的高挑战性让许多应届毕业生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数量的增加使得对销售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我们为了凸显对求职者的重视,每一轮面试都是高层领导直接面试。”王女士说。
据中国建筑人才网分析,从六场招聘会的情况来看,企业春节后对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薪水较往年有200元-500元不等的提升,投五险、包食宿等福利待遇也普遍地出现在招聘信息中,还有部分企业给出了带薪培训、成长基金、学习奖金,甚至报销专升本费用的福利保证。
某企业招聘负责人员向记者介绍,企业招到合适的人才,并且在短期内较好地适应工作需要,这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防止招聘到的优秀人才跳槽流失,企业尽力为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解决这些人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他们安心地留在企业效力。”
大学生“广撒网,多捞鱼”
就读于青岛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徐立强(化名),参加了2012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虽然成绩还没有公布,但他表示,考研是报着“重在参与”的心态参加的,发挥得也很理想,所以早早往返于各个招聘会之间,为找工作早做打算。
在他看来,找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到心仪的工作。2月4日,一上午就投出了近十份简历,第一轮面试的感觉也都很好,进到下一轮应该没问题,“去不去不一定,先拿到录用通知再说。”徐立强告诉记者。
与徐立强一样采取“广撒网,多捞鱼”的毕业生不在少数,青岛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单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找工作,如今手里已经有了不少录用通知,她不断拖延同企业签署协议的时间,以便继续找工作,选择适合自己的单位。小单告诉建筑英才网记者,薪酬和工作强度是她考虑的首要因素。她还在为公务员招考作准备,“如果能考上公务员,待遇差一些的单位也行,毕竟很稳定,而且工作体面。”
复合型人才短缺
青岛元皓国际物流公司招聘主管张女士向记者坦言,比起应届生,她更倾向于招聘有短期工作经验的往届毕业生,在她看来,有的应届生很浮躁,眼高手低,而有工作经历的人比较容易上手,也更沉稳。
青岛市人才市场统计显示,从企业需求来看,今年除了传统的市场营销人才需求旺盛外,电子商务行业的销售人才需求增长迅速,网络销售、网络推广、电子商务营销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与之前相比有明显增长。招聘会现场,一家电子商务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对电子商务、网络推广人才需求量较大,要求人才在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之余,还需要熟练掌握Photoshop、Flash等绘图工具以及各种网络沟通工具,以便在网络推广时能担当起相关产品的文字编辑、照片处理、文件上传等工作。
建筑人才网从六场招聘会来看,这类复合型人才仍然短缺。
从招聘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服务业仍然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约占69%,包括金融业、餐饮业、批发与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社会保障和福利业等其他服务业。
青岛市人才市场通过现场、报纸、网络三大渠道,为1068家企业提供了人才招聘服务,发布毕业生岗位1.24万个,约4.26万毕业生通过市场化人才配置方式进行求职,求职者和岗位之间的人才供需比为3.4比1,与去年同期3.3比1的供需比基本持平。
本文由 http://www.jzyc.com 整理并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