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近期以来,孔孟之乡济宁市各县市区相继召开了党代会,在党代会报告中,各县市区党委书记都就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众多工作思路与推进措施,对于加快济宁市文化强市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现将各县市区党代会报告中涉及到的旅游方面的内容进行摘选刊发,供学习借鉴。
济宁市委常委、市中区委书记张辉:“(1)打造区域性“现代商务商贸中心、现代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游客集散中心和创新低碳工业示范区、都市型生态农业示范区”的战略定位,符合中区的发展实际。今后五年,我们要坚持这一定位不动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强势构建“三二一”现代产业新体系,努力增创经济跨越发展新优势。(2)在新的形势下,中区的发展优势在服务业,必须把加快服务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政策激励机制,突出重点,做大总量,形成规模。突出载体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加大对路带和片区的开发力度,谋划一批城市综合体﹑高端生活商务区﹑特色街区和商务楼宇,为打造区域性商务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游客集散中心提供载体。加快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科技信息等现代服务业聚集,不断壮大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3)立足城市需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培养喻屯甜瓜﹑富硒大米等一批知名农业品牌,不断发展壮大成友食品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三个农业街道镇的产业发展,打造一批体现中区特色﹑提供休闲旅游﹑服务城市发展的精品农业产业化项目,努力促进生态农业健康快速发展。(4)围绕运河核心景区﹑东南和西南两个片区﹑太白楼路—红星路—车站西路三个路轴,完善整体规划布局。坚持老城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同步推进,对城区历史文化古迹和街巷,实施深度保护和开发,焕发“济州古城”活力。加大对古运河、京杭大运河等城市河道两岸的绿化、美化和环境治理力度,重现水城风貌,增强“运河之都”魅力。(5)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积极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计划。进一步完善我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设立市中区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博览等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发展文化产业。挖掘和传承运河文化、民俗文化,改造提升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景点,争创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整合文化、生态、农业等旅游资源,实现与全市旅游衔接发展。大力实施南池公园文化集群、运河入湖口湿地、运河核心景区等重点文化工程,加快推进文化名区建设。”
任城区委书记王宝海:“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充分激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活力。积极推进区群众艺术馆、图书馆和文化站、农家电子书屋等城乡文化阵地建设,加快实现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广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节庆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加强文化资源、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和开发,深入挖掘、研究、整理具有任城特色的地域文化,精心设计推出一批底蕴丰厚、辐射广泛的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增强任城文化对外影响力和渗透力。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广告会展、数字动漫等文化产业,扎实推进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扶持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加快构建 “一区两点三带”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推动文化产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同步提升,努力为转型跨越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业,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搞好文化、休闲、体验等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都市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兖州市委书记张玉华:“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按照“一园三区”规划布局,全力加快兴隆文化园建设,打造“登山—拜孔—礼佛”经典传统文化旅游线路,形成山东省新的黄金旅游圈,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深入挖掘释放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游,加快建设泗河景观带、兴隆庄湿地公园;大力发展文化体验游,规划建设李杜文化园、郑氏庄园等文化旅游景区,加强对金口坝、青莲阁等文化遗迹的开发保护,建设知名文化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规划建设大型文化产业园,吸引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和创意机构入驻,发展数字动漫、演艺娱乐等新兴文化业态。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古玩、书画、民间工艺等特色文化产品交易市场,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
曲阜市委书记李长胜:“以“新三孔”为突破,全面建设文化旅游强市。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出台文化强市建设实施意见,大力实施孔子文化品牌带动战略,坚持文化建设项目化、工程化,实现由“依赖三孔”向“依靠三孔”转变,由观光游览向深度体验转变,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一要全面启动“新三孔”建设。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孔子学院总部儒家思想体验中心,是优化曲阜文化旅游格局的“新三孔”,是文化强市建设的加速器和引爆点,必须举全市之力全面启动、加快建设,力争3—5年将尼山建成集文化体验、修学旅游、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修贤度假胜地;尽快开工建设孔子博物馆,将其建成集文物收藏展示、公共文化服务于一体的标志性建筑。二要着力建设一批新兴项目。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为载体,做大做强节庆会展、文化演艺、文物复仿等文化业态,引进网络动漫、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项目,大力开展始祖文化、鲁班文化项目招商工作。三要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深度开发修学游、成人礼等文化旅游产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提高经济效益。对三孔旅游服务公司、孔子旅游集团等企业,要给予特殊政策、特许经营,支持其整合行业资源,打造完整产业链,形成产值过亿、过10亿元的核心企业,力争早日上市。要鼓励支持有品牌、有实力的业内强企参与我市旅游开发,力争在石门山、九仙山开发建设上实现大的突破。四要加快实施重大文保项目。重点实施好明故城保护复兴、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利用世行贷款等重大项目。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拓展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五要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启动文化艺术中心和影院规划建设,完善镇街镇街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六要坚定不移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理顺宏观管理体制,建立适应新形势、符合曲阜实际的文化建设管理体制。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健全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完善文化产业示范园管理架构,做大文化旅游发展投资集团。深化文物旅游体制改革,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快速发展。”
泗水县委书记范宇新:“全面发展生态旅游业。切实按照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充分彰显我县的“泉水”和“生态”两大旅游特色,精心打造泉林泉群文化生态旅游区、龙凤幽谷自然生态旅游区、圣源农业生态旅游区、圣源文化产业园区、城市生态宜居休闲区五大板块。全面铺开泉林泉群综合开发,尽快完成西侯幽谷、万紫千红、圣地桃园、天适樱花等景区建设,五年内力争建成AAAA级景区2个、AAA级景区4个,积极推介龙门山、望母山、龙湾湖等旅游资源,形成互联互动、共享共赢的旅游格局。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继续办好桃花节、泉水节等旅游活动,积极向全省、全国和海外推介泗水,全力打造“文化生态旅游新高地”。要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高标准规划建设南北“旅游大道”,形成“田”字形的旅游道路格局;加快建设星级酒店、商务酒店,大力开发特色餐饮、风味小吃,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搞好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营销,形成较为完备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体系,全方位增加我县的旅游业收入。到2016年,全县年接待游客达到280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8.5亿元,成功创建“山东省旅游强县”。”
邹城市委书记张胜明:“着力打造生态之城。充分挖掘山水、人文等优势资源,突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注重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的有机融合,更大力度保护“两孟”和古街巷等历史遗存,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搞好大型生态绿化,加快唐王河、唐王湖、孟子湖、杨下河等景观带建设,搞好岗山、铁山、护驾山风景区开发,加强对城市周边山体的生态保护,形成景观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际绿色走廊。
全面突破文化旅游业。坚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旅游资源由粗放利用向精细开发转变,旅游景点由散状分布向集群联动转变,旅游市场由“一日游”、“过境地”向“多日游”、“目的地”转变。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规划水平,把儒家文化、母教文化、生态文化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峄山景区整体开发,打造“儒家文化第一山”,形成旅游业发展龙头,放大引领效应,带动全市旅游快速升温。继续办好中华母亲文化节,改造提升“两孟”文化区,规划建设母亲文化产业聚集区,打造国家级母教文化示范区。依托邹东山区丰富的生态资源,统筹谋划、合理开发,打造一批自然风光优美、功能设施完善的生态休闲度假胜地,叫响邹城“生态休闲”旅游品牌。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组建大型旅游产业集团,引进有实力的市场主体参与开发建设,强化与知名旅游机构的战略结盟,全面激发旅游业发展活力。”
微山县委书记程大志:“今后五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建设经济强县旅游名县滨湖新城为目标,突出产业转型、城乡建设、旅游开发、生态保护、民本民生、党的建设“六项重点”,……努力把微山打造成为鲁苏接边地区的璀璨明珠。
努力打造充满魅力的旅游名县。全面实施旅游大开发战略,整合旅游资源,打响做靓“微山湖”旅游品牌,建成微山岛、南阳古镇、微山湖湿地公园等一批AAAAA级景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使微山湖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热点地区,实现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以旅游开发提升服务业水平。把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努力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按照“融合济徐、辐射鲁苏、对接京沪、面向全国”的总体定位,全力推进微山湖旅游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旅游资源对外招商,积极引进大企业,运作大项目,尽快实现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深度开发微山岛,打造国际旅游度假区。深度开发南阳岛,打造“千里运河第一古镇”。全面完成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建成国内一流湿地旅游区。深度整合挖掘文化资源,推出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实现文化强县和旅游强县的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规范行业秩序,提升服务形象。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升微山湖旅游的知名度。精心策划微山湖荷花节,办成国内有较强影响力的节庆活动。
加快滨湖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城市化追赶道路,按照“滨湖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定位,大跨度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大力度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到2016年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7万人以上。全面优化城市布局。继续实施“西靠东扩南延北展”城市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一城四区”开发步伐,全面改造中部老城区,加快建设南部新城区,分步建设西部滨湖区,集中建设北部商贸区,提升建设东部开发区。深入挖掘老城文化内涵,突出老运河两岸开发,把旧城改造和重现夏镇历史文化风貌结合起来,高标准建设一批高档商住区和人文景观区;迅速启动建设南部新城区,形成完备的路网水系框架,完成沿湖村庄的整合和社区建设,基本实现主体功能区定位,初步展现生态新城形象;依托滨湖岸线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聘请国内外一流机构,高标准策划规划西部滨湖区,加快实施滨湖生态休闲旅游景观带建设,初步展开沿湖发展布局;高点定位北部商贸区,尽快完成路网和产业设施配套,吸引大量商家入驻,形成充满活力的城市商业板块;按照提档升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开发区配套服务能力,完成区内村庄整合和社区建设,尽快建成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产业新区。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加大城市供水、供暖等配套服务,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大力实施环城水系和绿地、公园建设,形成水在城中、城在绿中、城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生态系统。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度,建立健全依法管理、科学管理、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构建城乡交通体系。积极推进对外通道和县内路网建设。加快与枣庄市区的交通对接,构建与京沪高铁、京台高速的快捷通道。积极向周边县市区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干线公路连接线和乡镇间连接线,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形成快速便捷的农村交通网络。创新城市建设思路举措。借鉴先进地区成熟的城市开发建设经验,探索适合微山特点的多种开发模式,集中突破用地、拆迁、融资等关键性难题,实现城市的创新发展。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积极运作争取“点供”项目,多方盘活存量、挖掘用地潜力。建立城市建设多元投融资机制,探索与土地捆绑开发路子,靠经营城市加快建设步伐。以人为本实施和谐拆迁,为城市发展腾出更多的空间。最大限度地让利于城区群众,让城区群众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得到最大实惠。”
鱼台县委书记李志红:“重点突破文化旅游业。以孝贤文化体验、湿地生态休闲度假为重点,整合孟楼湿地、张黄湿地、王庙旧城海子、三贤故里等资源,结合滨湖新城建设,推进滨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综合开发,重点抓好旅游码头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开发休闲度假产品,力争早日建成1处3A级、1处4A级景区。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鼓励农民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乡村风土民情吸引游客。继续办好孝贤文化节,及早建成孝贤文化主题公园,着力打响 “孝贤故里”品牌。”
金乡县委书记刘章箭:“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羊山旅游度假区建成全国闻名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生态湿地景区建成鲁苏豫皖边区的“宜居名城”新地标;……。
做靓叫响文化生态旅游。发挥独特自然人文优势,围绕“一山一寺一水系”,发展壮大旅游业,把羊山景区、光善寺景区、生态湿地景区分别建成全省红色文化新坐标、金乡多元文化展示区和风光秀丽的大众休闲区,积极开发“水上游”、“民俗村”、“农家乐”等特色旅游项目,促进旅游业向观光度假、文化体验、娱乐健身一体化发展。”
嘉祥县委书记秦存华:“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做好曾子故里、中华孝城和汉画像石、吉祥麒麟等文章,保护和传承鲁锦、唢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规划建设武氏祠、曾庙历史文化景区,青山生态旅游景区,卧龙山休闲养生景区,以景点支撑景区,以文化支撑旅游,形成复合型、体验型、规模型综合旅游区域。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创意等新型文化业态,每年实施一批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推进文化与旅游、资本、科技深度融合,鼓励有实力、有优势的文化企业投资我县,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汶上县委书记赵东升:“加速发展旅游业。立足我县旅游资源禀赋,精心培育佛教文化体验、运河古迹探寻、生态民俗观光和休闲娱乐度假四大特色旅游,努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加快实施宝相寺景区东西片区改造,规划建设禅修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和配套设施,确保明年宝相宫建成开放,集中展示汶上独特的佛教文化魅力,提升景区核心吸引力,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加快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促进和带动南旺古镇的开发改造。加快推进莲花湖湿地功能项目建设,明年建成民俗文化馆并对外开放,全面启动建设五星级酒店项目,建设集休闲娱乐、观光度假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适时启动孔子仁政园、大汶河生态旅游度假区、小汶河旅游观光带、中都文化城等景点建设,加快突破北部山区乡村旅游,形成与宝相寺景区联动呼应的景区布局,实现景点多元化。树立经营旅游的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推进宝相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规范化运作,力争5年内成功上市。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强力推介汶上、宣传汶上,不断提升知名度,持续扩大影响力,打响“千年佛都”品牌。加强区域合作,主动融入省市旅游格局,实现与周边旅游城市的市场对接、客源共享。加快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增加旅游综合收入,确保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社会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0%、30%以上,把旅游业打造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文化强县建设。科学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发展广播影视、出版印刷、节庆会展、文艺演出等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文化载体建设,规划建设文化旅游商品特色街区、中都影视城。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加大对传统工艺品、民间艺术、历史文化的开发力度,精心打造富有汶上特色的文化产品。坚持市场化运作,高水平举办“太子灵踪文化节”,打响节庆文化品牌,争取列入全省100个重点文化产业品牌行列。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和产品,加快形成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入体系,推动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园区集约发展,争创国家和省、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梁山县委书记田卫东:“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县。文化是我县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文化产业是最具成长性的产业。要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产业振兴计划,尽快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我县的支柱产业。
大力实施“水浒文化品牌”带动。抓住水浒文化产业列为全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机遇,迅速掀起文化建设新高潮。以规划为龙头,构建文化旅游综合开发格局。聘请顶级专家,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体策划,以策划引领规划,以规划引领开发。高起点修编全县文化旅游产业总体规划,明晰县域旅游开发的格局和重点板块,高水平编制各板块控制性和修建性规划。加快水泊遗址湿地开发,同时将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等纳入文化旅游开发范围。以创“5A”景区为抓手,完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把景区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的龙头,逐步完善景区交通、游览、综合管理、资源保护等“八大创建体系”,尽快完成入口门区、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两年内创建成功。以重大项目为牵动,着力提升文化旅游品牌价值。加快推进水浒街、水浒大道、影视基地、水浒文化广场等在建项目进度。立足于山寨风格改造,精心打造“梁山水寨”及相关设施,尽快启动法兴寺、子午门功夫院等项目;立足于景区内容的充实,论证策划“毛泽东与水浒文化园”、“十里杏花村”、“山寨寨墙遗址”等一批重点项目,展示水浒文化的延展性;立足于景区功能提升,规划实施环山旅游线路、环山水系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下大力气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大集团,共同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以扩大游客需求为主线,积极开发文化旅游系列产品。在各类文化资源、遗址、遗迹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实施一体谋划、一体开发,精心培育一批特色景点,精心打造一批旅游镇村,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实现景点景区配套联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文章,开发旅游街区,突破城市旅游,让游客留得下、吃得好、想再来。转变旅游经营方式,加强与省内及周边旅游的联合协作,积极推行地接导游模式,尽快建成以我县为核心,辐射周边的旅游目的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