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宇秋澄,桃李芬芳。值此第2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谨代表中共济宁市委、济宁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及离退休老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
济宁市市长梅永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总体目标,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制定落实系列扶持政策,尽职尽责多办实事好事,教育改革发展不断跃上新的台阶。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实现重大跨越,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十一五”全市教育经费投入达到26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3倍,农村教师工资实现县级统筹,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建起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圆满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现冬季取暖,大批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进入“十二五”,我市出台实施了《济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总投资1.6亿元的农村教学点基本办学条件改善工程全面启动,济宁城区中小学30个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今年高考本科录取率比去年提高6个百分点,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持续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热情关心、鼎力支持,更与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忘我工作密不可分。长期以来,广大教师默默耕耘、呕心沥血,倾其智慧和心血教书育人,彰显了爱岗敬业的职业追求、无私奉献的红烛精神、甘当人梯的高尚品格,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感谢你们!
当前,我市正处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的关键时期,依靠教育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依靠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为紧迫。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以深入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总抓手,树立“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的理念,持续增加教育投入,统筹各类教育资源,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学前教育要坚持“公益普惠”,严格落实政府在规划、投入、监管等方面的责任,加快建设一批数量充足、条件达标、收费合理的幼儿园,真正让广大百姓的孩子好入园、入好园。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义务教育要着眼 “均衡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改善农村教学点办学条件,建立起县域内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完善城市学校支援农村学校、强校支援弱校制度,切实解决困难弱势群体孩子上学问题。素质教育要注重“优质优教”,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突出质量立校主题地位,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职业教育要讲求“灵活实用”,紧扣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主攻方向,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建设一批职教集团,建立长短学制结合、灵活多样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让学生一出校门就能成为技能突出的合格蓝领。高等教育要突出“改革创新”,大力度整合资源、内强外联,走多层次、多形式特色发展之路,着力把市内高校打造成专门人才培养基地、科技成果研发基地和社会服务基地,实现高校与地方发展互动互促。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广大教师作为塑造灵魂、培养未来的崇高使者,要强化自身修养、弘扬高尚师德、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履行好肩负的神圣职责。要争做严谨治学的模范。坚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孜孜不倦地吸收新知识、新理论、新成果,更新教育理念、丰富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本领才干。要争做教书育人的模范。坚持忠于职守、勤勉敬业,把全部精力和真情献给教育事业,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兢兢业业上好每一节课,满腔热忱对待每一个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争做改革创新的模范。坚持与时俱进、锐意开拓,适应素质教育新要求,把握内在规律,改革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争做为人师表的模范。坚持以德立身、自尊自律,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的高尚情操和良好的道德风范教育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尊重。
济宁自古就是文教昌明之地,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多的财力支持办好各级各类教育。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强化协调服务,深入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教育结构布局的调整优化,着力扩充优质教育资源,让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社会各界、各行各业都要以振兴教育为己任,以实际行动支持学校改革发展,助推各类合格人才脱颖而出,为教育事业振兴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衷心祝愿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节日愉快,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