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字孟德,沛国谯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曹操一生,功勋卓著,彪炳千秋。在《魏武帝曹操传》中,毛泽东对其作了公正客观的评价: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作为成功人士,曹操的崛起备受关注,而崛起过程中收编青州军关键一役又与当今的大蒜之乡、诚信之乡的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有着什么样的不解之缘呢?这就不得不让世人驻足倾目,不得不令世人匪夷所思。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后期的社会动乱,黄巾起义、军阀混战,为曹操提供了发挥才干、表演自己、最终崛起的舞台。面对这种特殊的历史环境,曹操相机而后动,乱中谋发展,立足济宁金乡,收编青州黄巾军,为其崛起积累了一支“铁杆军队”,使其成为叱咤风云地历史人物。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四月,青州黄巾军攻入兖州,杀死任城相郑遂,兖州牧刘岱不听鲍信劝阻,迎击黄巾军,战败被杀。面对紧急形势,鲍信和兖州治中万潜等人去东郡迎请曹操做兖州牧,曹操欣然接受。当时,兖州治昌邑(兖州、山阳郡、昌邑县三级治所,今济宁市金乡县西北),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东汉建立后,废除了王莽时期混乱的行政区划,基本恢复了西汉时的区划面貌。巨野郡仍改称山阳郡,归属兖州,但戚亭县(即爰戚县)(今金乡县西北)改为金乡县,同昌邑县、东缗县(今金乡县中东部)等10县归属山阳郡。因此,今天的金乡就成为曹操用兵征战的有力军事后方。
曹操占据兖州后,立即带兵向寿张黄巾军进攻,经过细心考虑,针对黄巾军由于胜利而骄傲、防备松懈的弱点,用骑兵突袭,昼夜袭击,终于反败为胜。此后,黄巾军的士气大为低落,被迫北撤。十二月,黄巾军在济北势穷,经谈判后,曹操收降卒三十多万,男女百万口,挑选其中精壮的组成了“青州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杀任城相郑遂。转入东平。刘岱欲击之,鲍信谏曰:“今贼众百万,百姓皆震恐,士卒无斗志,不可敌也。观贼众群辈相随,军无辎重,唯以钞略为资,今不若畜士众之力,先为固守。彼欲战不得,攻又不能,其势必离散,后选精锐,据其要害击之,可破也。”岱不从,遂与战,果为所杀。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遂进兵击黄巾寿张东。信力战斗死,仅而破之。购求信丧不得,众乃刻木如信形状,祭而哭焉。追黄巾至济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至此,曹操的军事力量大增,终于有了一支同任何势力抗衡的武装队伍,即自己的嫡系部队——青州军。他正是以这支军队为本钱,不断壮大,迅速崛起,最后取得了逐鹿中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