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礼之用,和为贵”
“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
“德不孤,必有邻”
“君子和而不同”
“不知礼,无以立”
……
这些《论语》中的经典名句,首次以城市公益广告的形式“跳跃”在深圳市民眼前。
随着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的日益临近,许多人欣喜地发现深圳街头的公益广告中,增加了以《论语》名句为主题的城市双语公益广告牌。这些广告都有共同的“大运”标识和白褐相间的雅致色彩,选句经典温馨、设计大气亲切,营造出浓郁的中华礼仪文化和大运会喜迎八方来客的美好气氛。
深圳商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崭新的公益广告属于“迎大运,创全国文明城市”公益广告系列,广告以“发现中华文化之美”为主题,所选的6条金句均出自《论语》中的有关“礼”的经典句子,高度浓缩而简约地概括出中华礼仪文化的精髓。据深圳市委宣传部宣传处介绍,公益广告首批在全市已经布点600余个,大运会开幕前将增至1600个,主要遍及公交候车亭、地铁灯箱、墙体及户外立柱、LED等,“除了公益广告外,还有相类似内容的手卷礼品、明信片等形式,中英文双语对照,作为公益礼品,赠送给前来出席大运会的各国友人,力求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城市人文形象,展示深圳的城市文化魅力和城市文化内涵。”
“信”的公益广告。
国内城市首创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礼之用,和为贵”、“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德不孤,必有邻”、“君子和而不同”……这些《论语》名句首次以公益广告牌的形式“跳跃”在市民眼前。让许多人眼前一亮,昨日,记者再次来到位于深南大道旁华强路段的公交车站,只见路过的行人纷纷驻足停留、品味欣赏。不少市民表示,在众多斑斓的商业广告中,《论语》公益广告显得朴素清新,格外养眼,这是中华文化的精华,看着、诵读着,心里油然而生中华礼仪之邦的自豪感。市民熊先生非常欣赏广告的文化创意,他说:“大运会是一个向世人展示深圳城市精神的时机,公益广告选择以《论语》金句为主题不仅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更能彰显深圳这座现代化都市的精神气质。”
将传统经典金句与当今社会时尚结合起来,作为公益广告内容,在中国尚属首创,不少外地来深圳参观的人表示要效仿这种做法。据介绍,这组公益广告的创意是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去年出访韩国时,看到韩国地铁站有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做的公益广告,回国后他提出深圳要在大运会前做一批以《论语》中的“礼”文化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让深圳人自己和各国朋友一起发现中华文化之美。
这组公益广告,年初开始创作, 4月开始在全市范围的公交候车亭流动发布,5月中旬起在目前开通的地铁1、2号线中选择15个站点发布90幅;从5月底开始在全市酒店、住宅楼宇内的视频和平面广告载体投放,将一直持续下去,永久留存。
全部取自《论语》
《论语》是中国儒家经典,近年国内外兴起国学热,人人皆言:孔子是世界的孔子。推而言之,《论语》也是世界的《论语》。儒家讲究修为,并不仅仅是会背诵章句。尽管国学已开始热,然而,许多人对《论语》仍旧陌生。市委宣传部宣传处处长韩望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小时候并未赶上读经时代,也未受过私塾家教,所以对《论语》一知半解。公益广告不仅可以唤醒人们的文化记忆,更能让世人感受、接触中华文化之精髓。” “《论语》中的《礼》表达的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传递的是中国人的情怀。公益广告中所选取的6句话均取自《礼》,每一句表达的意思略有不同。有城市与个人的关系,有对美好的向往,更包含以人文为基本关怀的道德价值。”韩望喜认为,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首先是商业文化的挑战,其次是西方文化与社会实践的挑战。因此,要多途径保持本民族文化基因。公益广告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论语》“视觉化”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主席孔森负责《论语》公益广告的整体创意,他表示,前后共设计了8套系列方案,希望用各种不同的手法展示中华文化,如书法、水墨等。“如何让《论语》视觉化,是创意的关键所在。”孔森说。“公益广告是一座城市文化最细微、也是最直接的文化体现。虽然它较之建筑、景观在整体视觉上不能做大的改变,但它所展示的风貌不仅仅是城市经济和商业繁荣的一种体现, 更是城市文化和品质的一个缩影。”孔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