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4月11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发布了《关于中国大运河保护的无锡备忘录》,呼吁制定和发布不同位阶的法律规范,以更好地保护中国大运河。
《无锡备忘录》指出,大运河是农业文明时期中国人民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兴修,并且至今仍发挥着航运、行洪、输水等重要作用的伟大工程,在历史、技术、经济、社会和景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大运河历史延续2500余年、全程3200余公里、遗产类型丰富、地跨8个省级行政区域、涉及多个部门,其保护和管理面临着压力与挑战。
为此,《无锡备忘录》呼吁,要对大运河的突出普遍价值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准确界定大运河遗产组成、开展深入的对比分析研究,以更好地明确大运河遗产的内涵;从新的视角认识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制定和发布不同位阶的法律规范,保护大运河;制定并实施大运河保护管理总体规划和其他各级规划,并将这些规划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同时注意与土地利用、水利、航运、环保等专项规划相协调;进一步加强专业咨询,开展深入的理念和观点的交流,鼓励国内外利益相关方开展紧密的合作,加强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机构能力建设,激励更多的机构和团体参与。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表示,相信这份文件将进一步凝聚大运河遗产保护的力量,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大运河的良好氛围,并在国际运河遗产保护领域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