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光明媚、万物复苏之际,我们迎来了第33个植树节。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纽带。林业兼顾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林业发展体现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展现一个城市的生机活力,对于建设生态文明、优化发展环境、带动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把林业改革发展摆上重要战略位置,大力实施林业建设系列重点工程,不断深化林业各项改革,积极开展义务植树运动,国土荒山绿化成效明显,城乡绿化水平同步提升,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全市有林地面积发展到27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从城市到农村、从干部到群众、从机关到学校、从地方到军营,植树造林的热潮持续兴起、氛围日益浓厚,爱绿护绿植绿、共建美好家园,成为全市人民群众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新一轮林业六大工程的攻坚之年。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林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准确把握林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巨大潜力和难得机遇,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推动全市林业改革发展再上新水平。
一、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全面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实现由单一绿化向城乡绿化一体化转变。国家园林城市是一张 “绿色名片”,代表着一个区域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的综合水平。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的任务目标,并启动实施 “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动员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掀起新一轮造林绿化热潮,全面提升城乡绿化水平。各级各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荒山造林、城市造林、水系生态造林和高速公路绿色通道等重点绿化工程。要认真落实部门绿化分工负责制。林业部门要认真做好城乡总体绿化规划、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工作;住建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绿化美化市区的光荣使命,精心安排、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努力建设和保护城区的生态环境;农业、水利、交运、铁路等部门和单位,要结合行业实际,抓好本领域内造林绿化任务的落实;驻济部队、妇联、共青团要以绿化济宁为己任,立足各自实际,积极投身于绿化事业;市绿化委员会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明确目标,紧密配合,推动绿化工作顺利开展。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效率管理,更加注重造林绿化的综合效益,更加注重品位和质量的提高,力争打造更多的精品工程、标志性工程,使造林绿化成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提升济宁的生态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以创新林业体制机制为抓手,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实现由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转变。各级各部门要树立“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宣传植树造林的“公益性、全民性、义务性、法定性”,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带头植绿、护绿、管绿、兴绿。要组织机关干部和职工群众开展植树劳动或绿化养护管理,不断提高植树造林的参与率,推动义务植树的基地化、规模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作用,采取营建 “巾帼林”、“青年林”、“民兵林”、“八一林”、“家庭林”、“希望林”、“军民共建林”、“行业林”和企业冠名林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公民和不同社会群体参加义务植树劳动的需求。要结合林业重点工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及生态林场建设等工作,规划不同层次、不同数量、不同规模的义务植树基地,通过认建认养、共建共捐等多种形式,搭建全民植树的平台,满足人们参与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愿望。要把组织专业队伍植树和发动全民参与植树结合起来,把义务植树活动和建设生态风景林、绿化美化城乡道路等结合起来,形成形式多样、方式灵活、多元开展、共同参与的生动局面。
三、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深入推进林业改革,实现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大包干”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又一次大调整,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要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林业工作的一号工程,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强力推进,努力实现“国家保绿、农民得利”的目标。要坚持“均林”到户为主,切实加快主体改革进度,尽快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做到政策到位、现场勘界到位、林权证发放到位。积极探索构建有效的林权保护和流转制度、林业金融支撑制度、森林保险制度、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全面铺开林权配套改革。要全面贯彻省政府 《关于加快国有林场苗圃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积极推进国有林场苗圃改革。要完善林业分类经营改革,按照严管公益林、放活商品林的原则,对公益林要编制经营方案,制定保护管理办法,落实管护责任;对商品林要积极推进资源产权制度、采伐制度改革,加快林木、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调动全社会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要积极探索推进林业综合执法改革,整合林业执法职能和力量,变多头执法为综合执法,实现执法权与监督权相分离。
四、以两大林业振兴规划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实现林业资源向林业产业转变。林业产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朝阳产业,要以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增优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支撑,做优以森林资源培育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做强以林产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做活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根本性转变,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要大力发展以核桃、板栗、大枣、特色梨、大樱桃等为重点的名特优新经济林,以落叶乔木、水生花卉、设施花卉等为重点的苗木花卉业,以速生杨、梧桐等为重点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以林药、林果、林菌、林禽、林畜为重点的林下种植、养殖业,形成若干个特色突出、优势明显、规模发展、集约经营的林业产业带。要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加快运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木材加工、杞柳编织、果品储藏加工等加工业,发展壮大以太阳纸业等为龙头的林纸化工业,以兰氏木业、众和木业等为龙头的木材加工业,以圣仙果品、汇源果汁等为龙头的果品贮藏加工业,以润柳、鲁领等为龙头的杞柳编制业,培育形成以大型加工企业为龙头的林产品加工企业集群。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流通销售等林业第三产业,建设一批农家乐园、体验采摘、休闲观光、自然踏青等生态旅游项目,加快梁山风景旅游、泗水精品旅游、孔孟山区生态旅游等生态旅游区开发建设,精心设计旅游线路,搞好旅游产品的策划、宣传和推介,不断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要依托苗木花卉基地、果品基地,大力发展林产品储藏流通业、经营销售业,完善现有市场功能,规划建设一批林产品市场建设,增强济宁林产品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五、以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为保障,加大林业执法力度,实现由重视栽植向栽管并重转变。要坚持一手抓植树造林,一手抓资源管护,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利用,确保森林资源持续健康发展。要严格控制林地、湿地使用指标和森林采伐限额,实行严格的征占用审批、限额采伐、凭证采伐和生态补偿制度,依法保护林地、湿地资源,坚决遏制林地、湿地资源非法流失。要加大执法力度,开展常态化的打击盗伐滥伐林木、侵占林地湿地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确保绿化成果不受破坏。要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加快森林防火专业消防队伍建设,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加强森林安全监控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规划新建一批森林防火隔离带、火情?望监控台、火种检查站、水源地和扑火基础设施等项目,全面提升防扑火综合能力。要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机制,强化联防联治,健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突出抓好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松材线虫和杨树黑斑病等有害生物的监测防控,坚决避免重特大森林灾害的发生,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
阳春三月,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季节。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铭志于树,寄情于林,从单位做起、从家庭做起、从身边做起,主动植树增绿,用我们的汗水,浇灌出片片新绿,同心呵护蓝天碧水,为加速推进生态宜居水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